端午節前夕,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 2023 年 6 月 11 日 下午在耕莘文教院舉辦「與粽不同–讓愛串在一起」活動,邀請在台的外籍移工、移工的長照雇主參與。當天的活動以文化交流與包粽子體驗,連結長照資源講座,為與會者提供一場暖心與知性的關懷饗宴。
與「粽」不同:在文化交流中關懷外籍移工與移工雇主
希望的創造者:為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培力
JCAP 的「與受造界修和網絡」為了體現教宗在《願祢受讚頌》裡的教導、因應生態危機,特別提供小額補助來支持投身於環保議題、在社區裡帶來希望的亞太地區青年。本文為你介紹五個雀屏中選的計劃,它們為社區和價值觀帶來正面的影響或貢獻,諸如憐憫、慷慨、創意、對受造界的愛,以及服務窮人等。
舒馬赫神父:我在監獄裡遇到很棒的人
在美國紐約「茁壯成長的生命」監獄牧靈項目服務了六個月的耶穌會士舒馬赫神父表示,監獄牧靈的首要任務是給受刑人帶來希望,幫助他們度過監獄的時光;同時,也提供他們出獄後的新視角,陪伴他們回歸社會,再度出發…
JCAP 原住民事工研討會:接納「原住民性」作為全球身份
亞太區從事原住民事工的耶穌會士及使命夥伴近日在菲律賓召開研討會,一同探討「在現代框架內重新定義『原住民性』的重要性」。與會者也探討原民教育、原民經濟的培力、原住民靈修與基督徒靈修的相遇等主題。
耶穌會中華省四地青年工作者參加「與青年同行」國際研討會
為具體回應耶穌會普世性使徒優先之「陪同年輕人創建充滿希望的未來」,菲律賓會省的羅耀拉神學院與鮑斯高神學院於今年4月中旬聯合舉辦了關於青年牧靈使徒工作的國際研討會,中華省四地的青年工作者與讀書修士也踴躍參與這次的盛會。
一個有關個人、團體與機構性的皈依之呼籲
耶穌會在2019年提出四項「普世性使徒優先」,總會長蘇薩神父為此寫了一封信函,在第三部分提到「個人、團體及機構所必要的皈依」(第8至10頁)。在這四旬期當中,讓我們透過這份邀請,一起省思有關個人、團體和機構的皈依,為能更好的逾越
《邊疆的耶穌會士》第一集:緬甸仍懷有希望
在《邊疆的耶穌會士》(Jesuits at the Frontiers)系列影片的第一集裡,我們為您講述緬甸的青年如何懷著信德與希望建設一個更加公正與和平的國家,在黑暗之中綻放光芒
教會不是一個靈修跨國公司:教宗方濟各會見剛果及南蘇丹的耶穌會士(上)
教宗方濟各於2023年1月31日至2月5日前往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訪問,完成了他上任以來的第40次國際牧靈之旅,如願地實現了他訪問這兩個非洲國家的夢想。這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依循他在國際牧靈訪問期間的慣例,分別於2月2日及2月4日私下會見了這兩個國家的同會弟兄,與他們進行了深度的交談,內容包括:耶穌會普世性使徒優先、衝突與戰爭、辭退教宗牧職、對非洲的夢想、亞馬遜的世界主教會議、神慰與神枯、雅魯培神父列品案等。
為移民、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規劃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與難民為友,與難民同在」(難民の友に, 難民と共に)。日本鎌倉市雅魯培難民中心的這個格言概括了耶穌會亞太區聯會(JCAP)移民與難民網絡會議的精神與氛圍。該會議在2023年3月6日至9日於東京上智大學圓滿舉行。
JCEP 靈修代表會議:辨識後現代時期世俗化的挑戰和機遇
耶穌會歐洲區聯會(JCEP)負責靈修服務的代表們近期在羅馬召開會議,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挑戰,同時探討後現代時期「世俗化」對信仰和靈修上的影響。雖然在歐洲出現了「自助餐式的宗教」以及「無教堂的靈修」現象,人們卻渴望藉由神操做心靈的重整。
學習的恩賜:四旬期在教育上的反省
四旬期邀請我們做深入的祈禱和反省,這段時間可以幫助我們辨明自己的身分及被召叫的使命。為了能進入這樣的祈禱,我們必須回顧過去形塑我們的人與經驗。對很多人來說,這可以藉由反思我們的早期教育來進行。
耶穌會亞太區受培育會士工作坊:在非天主教國家推行青年工作及推廣聖召
2022年12月19日至26日,耶穌會亞太區一班尚在接受陶成的會士相聚一堂,學習及分享如何在泰國──一個以佛教徒為主的國家──推行青年使徒工作及推廣聖召。在這幾天的工作坊中,他們聆聽和探討青年諸多的議題,也對耶穌會的聖召做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