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士群像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一月
德日進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SJ

德日進(1881-1955)是法國哲學家、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他在非洲和亞洲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參與了在中國發現「北京人」的科學考察。他整合了科學、宗教信仰和靈修的經驗,且反省、描述了基督的「宇宙性」,將其與基督的人性和神性並列。他對生態學有深度的反省,也從基督在世界的臨在之光照中,去看人類歷史並尋找人類的發展軌跡。他說:「我是來自未來的朝聖者,在已成為歷史的旅途上追溯。」他在世時,雖然大部份時間他的靈修反省都被禁止正式出版,但是卻在他的朋友和同事中廣為傳播,進而影響、推動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時宗教信仰和科學的交談。他常說:「我們不是有神性經驗的人」,而是「有人性經驗的神性生命」。

 

 

 

Pedro Arrupe二月
伯鐸.雅魯伯 Pedro Arrupe,SJ

伯鐸.雅魯伯(1907-1991)是在聖依納爵之後,第一位成為耶穌會總會長的巴斯克人。入修會之前他原本是醫生,入會後加入了耶穌會日本省。當美國軍隊在1945年8月用原子彈摧毀廣島時,他是廣島郊區耶穌會初學院的導師;面對災難,他積極組織會士和教友們,一起照顧廣島的許多災民。後來他被任命為日本省的會長,並於1965年被選為耶穌會總會長。他是位能鼓舞和啓發人的領袖,且因著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推動及影響,而被人們廣泛地尊為耶穌會的「再創者」。

 

 

 

 

 

Pierre Jean De Smet三月
思邁傑 Pierre Jean de Smet,SJ

思邁傑(1801-1873)出生於比利時,年輕時去了北美的巴爾的摩,並在1821年加入了剛被恢復的耶穌會。他求了許可,進入到美洲原住民當中工作,和他們會面並一起勞作。他在北美大陸尚無地圖的地區進行多次探險,協助完成了密蘇裡河水系的繪圖。作為耶穌會「黑袍者」之一,思邁傑獲得了許多原住民部落的信任,如蘇族、伊洛魁人和平頭族。思邁傑看到歐洲殖民者對原住民的殘酷和暴力,感到毛骨悚然。面對歐洲殖民者的暴力侵略及文化的侵蝕,他努力保護北美原住民。在極不穩定和戰爭時期,他拜訪了著名的坐牛酋長,設法說服他參與和平協議的談判。據估計,思邁傑在美洲的全部旅程超過29萬公里,也多次坐船回歐洲募款,以支持他在原住民中間的使徒工作。在他所有的成就中,包括他協助建立的聖路易大學。

 

 

Vicente Canas Costa四月
賈念民 Vicente Canas Costa,SJ

賈念民(1939-1987)是西班牙耶穌會修士,來自阿拉貢省。他於1966年去了巴西,成為原住民權利的維護者。人們相信,他是與巴西馬托格羅索州的埃納韋尼納維人和平接觸的第一人,他在他們中間居住十年以上。這些簡樸的美洲原住民時常受到威脅和攻擊,因為他們用於狩獵和捕魚的傳統領土對新來的農民和畜牧場主有巨大利用價值。賈修士為促使原住民土地的所有權得到承認和尊重而發出有力呼籲。不幸的是,在1987年4月,人們發現他被殺死在他居住的小棚子里。

 

 

 

 

Card. Augustin Kardinal Bea五月
奧斯定貝亞樞機 Card. Augustin Kardinal Bea,SJ

奧斯定貝亞樞機(1881-1968)是德國耶穌會士,透過對聖經的深度反省,他成為天主教會大公運動及與猶太人交談的先驅。他在1902年加入耶穌會德國省,並於1921年成為省會長,三年後他被派到羅馬教授聖經學。他協助教宗庇護十二世起草關於禮儀的通諭《天主中保》,及關於聖經註釋的通諭《聖神噓氣》。在1959年教宗若望廿三世任命貝亞為樞機,並委任他為基督徒合一聖部(後來改為: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的第一任部長。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期間,貝亞是革命性宣言《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Nostra Aetate)及《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Dei Verbum)的主要起草人。大公會議之後,他把餘生獻給大公運動和宗教之間的交流。

 

 

 

Tony de Mello六月
戴邁樂 Anthony de Mello,SJ

戴邁樂(1931-1987)是來自孟買的印度耶穌會士,對全世界的基督徒靈修有廣泛的影響。他發展了吸引人的講故事的技巧,稱為「成就法」,該方法增強了對民間通俗祈禱方式中默觀和想像的運用。 在他的著作和研討會中,他使用主要宗教傳統中的故事和例子,特別是汲取印度教和佛教的真理及領悟。他把意識的發展視為靈修進步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且革新了聖依納爵《神操》中「運用五官」的默想,從而裨益了整個新一代的宗教信仰追尋者。

 

 

 

 

Gerard Manley Hopkins七月
吉拉德.曼理.霍金思 Gerard Manley Hopkins,SJ

吉拉德.曼理.霍金思(1844-1889)是英國詩人,從聖公會轉入天主公教會。少年時他萌發了對藝術的熱愛,一生中持續不斷地寫作和繪畫。當他選擇成為天主教信友,並在之後加入耶穌會時,他毀掉了絕大部分的早期詩作,在修會時的前期也停止寫作。在一位長上的鼓勵下,霍金思重拾詩筆,並創造了一種詩作技巧,他稱之為「跳躍韻律」,特別是在描述大自然時,效果特好。他運用語言具有創新性,不僅使用古老的及方言詞彙、也自己創造新詞。

 

 

 

 

St Alberto Hurtado Cruchaga八月
胡安博 St. Alberto Hurtado Cruchaga,SJ

胡安博(1901-1952)是智利耶穌會士,律師和社會工作者,他在1944年創立了有影響力的「基督之家」服務機構,為智利的窮人和被遺棄的年輕人提供住所和庇護。他投身於天主教會社會訓導的傳播和講解工作。此外,他也出版了許多重要的書籍,並創建了《信息》期刊。在1947年,他協助成立了智利工會聯盟。為年輕人,他是位善於鼓舞人心的宣講者和避靜帶領者,因此特受歡迎。他在51歲時死於癌症,因他的聖德而在整個智利廣受尊崇。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5年宣佈他為聖人。

 

 

 

 

Card. Henride Lubac九月
盧巴克 Card. Henri de Lubac,SJ

亨利.盧巴克(1896-1991)可說是廿世紀最偉大的神學家之一。就像他的朋友、法國同胞耶穌會士德日進(請見一月簡介),他也是在對歷史的發掘中,進而形塑成充滿革新精神的學者。他重新發現,並深入地研究了基督宗教的早期著作,這促使他呼籲教會要重新界定一些廣被接受的信仰內涵,再發現其更正統的意義,如恩寵、感恩祭和救恩的社會性。盧巴克為整個基督宗教豐富了天主論。雖然他的一些想法在1950年代早期受到質疑和檢驗,但人們漸漸地體認到,他對教會傳統深度的領悟和瞭解非常具有先知性,因此他成為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主要的神學專家之一,並對《教會憲章》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的定稿發揮主要影響。為感謝盧巴克對現代神學的貢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83年任命他為樞機。

 

 

Bl. Michael Augustine Pro十月
真福蒲駱 Bl. Miguel Augustin Pro,SJ

彌格.蒲駱(1891-1927)是墨西哥耶穌會士,在宗教迫害時期因司鐸的身份而被逮捕並處死。此時期被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評述為:「綜觀各地,這是自伊麗莎白統治之後最殘酷的宗教迫害。」 在1914年,蒲駱因墨西哥的反神職法律而被迫出國,然後在加州、西班牙、尼加拉瓜和比利時接受神哲學培育,在1925年回到墨西哥協助建立「地下」教會。

 

 

 

 

Bl. Rupert Mayer十一月
馬燁汝 Bl. Rupert Mayer,SJ

馬燁汝(1876-1945)是德國耶穌會士,被尊稱為「慕尼黑的宗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做隨軍司鐸,在戰壕中勇敢地工作,常爬到無人敢去的地方照顧傷兵的靈性需要,給他們行聖事。他常說:「我的生命在天主手中。」他是第一位因英勇而獲贈鐵十字勳章的德國隨軍司鐸。在1916年一顆手榴彈炸斷了他的一條腿,所以他不得不離開前線。

 

 

 

 

 

 

Walter Joseph Ciszek十二月
席思澤 Walter Joseph Ciszek,SJ

沃爾特.席思澤(1904-1984)是耶穌會紐約省的會士,曾參與1930年代後期為準備去蘇聯新福傳而受訓的會士小組。他於1940年假裝成波蘭伐木工,秘密進入俄羅斯,卻很快被捕,在莫斯科的盧比揚卡監獄遭受拷打後被判為間諜。紐約的會士們以為他已經死了。其實他是在不同的史達林式勞改營中做了15年苦力,也在西伯利亞嚴酷的生活工作環境中做了8年技工,倖存下來。在1963年,為交換兩位蘇聯特工,蘇聯沒給任何預先通知,就將他驅逐出境。回到紐約後,他在福坦莫大學教書,後來發展為東方基督教研究中心。他在晚年時做輔導和神師,直到去世。有一次他說:「祈禱的力量超越我們尋求生命意義的所有努力。每個人都能夠得到這力量,它可以轉化我們的軟弱、限制和我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