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_teresa11三年來,她的身影在我腦海深處久久無法揮去,特別是每當見到街頭蓬頭垢臉的窮人或路旁獨坐無依的老人時,她的影像就會立刻顯得格外鮮活起來。

第一次見到她是在一九八五年元月間的一個下午,她應邀在臺北中山堂作專題演講。

瘦小的個子,風霜的臉上爬滿了皺紋。如果不是裹在她身上的那襲代表貧窮的印度平民服,任誰也無法相信,她就是素有”貧者之母”、”慈悲天使”、”當代活聖女”令譽,且曾於一九七九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德蕾莎修女。

她雖然已有七四高齡,但那天在一個多小時的演講過程中,卻仍然神采奕奕,毫無倦容。聽她侃侃而談,實在是一種心靈極大的享受,令人倍感氣爽神清。在那次演講中,她跟大家分享了許多她在服務窮人時所發生的感人故事。

德蕾莎修女追憶說:”有一次,我在一條沒有加蓋的臭水溝裡找到了一個又髒又臭,且已奄奄一息的老人。我們整整花了三個鐘頭才把他給洗得乾乾淨淨,為他 換上清潔的衣裳,並且喂飽他。但是我們的愛心仍然挽救不了他垂死的性命。臨終前,他以微微顫抖的聲音告訴我:‘修女,我活得像只沒人理睬的動物,但卻死得 像天使一般。’我當時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眼中的淚光。說完之後,他就安詳的走了。”

有位元記者曾好奇的問德蕾莎修女,為什麼要特別照顧窮人中的窮人呢?她的回答是:”因為這些人活得毫無人性尊嚴,至少死的時候應該像人一般的死去。”在印度,牛被視為神明敬拜,而素有萬物之靈美譽的人類,卻連牛都不如。這又是何等的諷刺呢!

聖經上說:”假如有人赤身露體,且忍饑挨餓,如果你告訴他們,叫他們平安回去,吃得飽飽的和穿得暖暖的,卻沒有具體幫助他們的話,那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耶穌的愛徒若望說:”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嘴裡說說罷了,而要以行動和事實證明。”德蕾莎修女本人就曾一再強調說:”我們既不說也不講, 只是做。”

德蕾莎修女認為貧窮不單指物質的匱乏,也包括心靈的空虛。她嘗說:”物質的匱乏比較容易解決。但今天多的是心靈貧乏和寂寞孤獨的人。所以你們應該去找 這些心靈貧乏者中的貧乏者,那怕只是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握手,一句安慰的話,甚至一個擁抱,都能填滿他們空虛的心靈。”

有一次,修女走在人車川流不息的倫敦一條大街上,偶然間瞥見路旁有一個垂首獨坐的老人。她本能的走過去,緊緊的握住那老人家的手,兩人默默無語。過了一會兒,那老人家突然抬起頭來,噙著滿眶淚水向修女哭訴著:”多少年了,我未曾握過一隻這樣溫暖的手!”

修女豈只是溫暖了老人家的手,她所溫暖的,原是一顆寂寞孤單的血肉之心啊!

有一次修女在澳洲,探望一位不算窮的單身漢。滿屋雜亂無章。修女問他說:”讓我們替你整理一下好嗎?”那位單身漢卻並不領情的說:”整理給誰看啊!只 我一人住麼。”修女們仍好心的開始打掃。偶然間她看到躺在牆角一盞蓋滿灰塵,但未曾用過的吊燈。修女不解的問他:”為什麼不把它吊起來而浪費在那兒呢?” 他無奈的回答說:”我孤家寡人一個,又沒有朋友,晚上更不會有人來看我麼。”修女終於明白他的意思,遂問他說:”如果我們修女常在晚間來看你的話,你是否 要把它掛起來呢?”他終於點了點頭,表示願意。

五年了,那盞燈常在夜裡大放光明,不但照亮了整個屋子;也更照亮了一個原是黯淡無光的生命。

德蕾莎修女永不止息與無私的愛,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同時也獲得世人熱烈的迴響。成千上百的年輕女子因受到她的感召而加入她所創立的團體;有錢人士也紛 紛慷慨解囊,甚至在世界各地成立組織,以具體的行動支援她的善行。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更為了向她表示崇高的敬意與謝忱,特別優待她終生免費搭乘印航飛機和 火車。

我們不禁要問:一個身高不及五尺,經年被心臟病所困,且由於大趾內側發炎腫脹幾近跛腳的老修女,又怎麼能有如此超乎尋常的表現呢?又是什麼力量在支持著她呢?

毫無疑問的,這是來自她那虔誠的宗教信仰,因為天主教的信仰包括”敬天”和”愛人”兩方面,而愛人也就是敬天的具體表現。耶穌說:”幾時你為最小弟兄 做的,也就是對我做的。”具體的是:”我餓了,你們解我的饑;我渴了,你們解了我的渴;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衣服穿;我患病,你們 看顧了我;我坐牢,你們探望了我。”

德蕾莎修女就是憑著這樣的信念,才選擇了終身願意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而她服務的熱誠也是非常令人感動,只要能為她心愛的窮人多付出一點愛心的話,她會毫不遲疑的為他們去爭取。

我們就拿一九七九年諾貝爾獎頒獎這件事為例吧!每年頒獎之後,挪威政府照例都以國宴招待得主與貴賓,以示慶祝。當德蕾莎修女獲知這個消息之後,大不以 為然,認為這是無謂的浪費,遂向主辦單位建議取消。她說:”一頓豪華國宴只能供一百三十五人享用而已,如果把錢交給我們仁愛傳教修女會運用的話,則可以讓 一千五百名印度窮人多吃飽一天。”與會的代表們及來賓為她這一席話所感動,終於決定取消國宴,把六千美金的餐費統統交給她,然後她把這筆款項連同和平獎金 十九萬兩千美金,一併捐作麻瘋病防治基金之用。

德蕾莎修女曾說過:”人類缺少愛心是導致世界貧窮的原因,而貧窮則是我們拒絕跟別人分享的結果。”猶記得當年海山煤礦首次發生災變時,一下子就募到一 筆龐大的捐款。可是第二次災變後所捐的數目卻遠不如頭次多,因此而引起部分人士的微詞,抱怨社會的愛心已漸漸在冷卻與痲痹中。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批評是不公平的。因為畢竟在我們社會中,真正有愛心的人占少數,而這些有愛心的人卻未必都是有錢的人。因此,捐款次數多了,免不了 也會有心餘力絀的無奈。試想,我們的社會如果只靠這少數人來發揮愛心的話,我們行善的能力將是如何的有限呢?我們寧可每年吃掉一條高速公路;我們寧可為了 享用一頓滿漢全席而浪擲數十萬元,但卻無視於那些忍饑受凍,極需我們伸出援手的窮人。我想,這才是德蕾莎修女所說,導致世界貧窮的主要原因。

聖經上有段發人深省的話,值得我們再三沉思:”如果我能說人間的語言或天使的語言,但是如果沒有愛,我就成了一面會發聲的鑼和會發響的鈸而已;如果我 有先知之恩,又能明白一切奧秘和多種知識;如果我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夠移山倒海,但是如果我沒有愛,我就什麼也不算;我若是把所有財產全施捨了,甚至舍 身投火被焚,但是如果我沒有愛,這一切為我就顯得毫無益處了。”

德蕾莎修女心臟有病,但她卻能以一顆殘缺的心去包容整個世界;她雖然不良於行,但卻又能跋涉千山萬水,走遍天涯海角,不為什麼,只因為她心中有愛。

美,就是心中有愛,德蕾莎修女不是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完美的詮釋麼?(中國時報77.08.02)

本文摘錄自李哲修神父所著 《美就是心中有愛》 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