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賜神父

馬天賜神父

馬天賜神父 

在靈鷲山,在台北講堂,經常可以看到一位年逾七旬、頭髮灰白的外籍神父身影,他經常風塵僕僕的帶一些國際友人參訪無生道場,默默的推動著宗教交流工作。他是誰?他為什麼那麼熱心的投入宗博的志業?他就是馬天賜神父,一個把生命奉獻給天主教的外籍神父。

 

 

 

 

 

延伸閱讀 

宗教對話先行者 – 再來灑播和平種子

四十年前的某一天,一位剛到台灣的法籍耶穌會青年神父,鼓起勇氣走出服務的聖堂,拜訪對面的小廟。令他驚喜的是,廟方不但熱情接待,也為他解釋各類儀式,讓他獲益匪淺。臨走前還有人告訴他,說他是第一個從對面來此參觀的人。

受到這個經驗的激勵,他到台中牧靈時,每天都談該如何在堅守教徒身分之餘,多去認識、理解其他宗教。然而,這種宗教對話的概念在當時太過前衛,讓他遭到許多教友的抱怨:沒事為何要說這些?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

 

真正地做朋友!探望聖嚴師父至交馬天賜神父記行

雪白的頭髮、深邃的西方人臉孔,近三十年來,在法鼓山各場重要活動,總可看到一位天主教神父的身影,見到聖嚴師父,總是親切自然地叫著「師父」。他,就是與師父相交三十年,曾負責天主教與其他宗教交流事務的馬天賜神父。

在師父圓寂半年多後,八月二十日,我和幾位法師與居士,一起到輔仁大學神學院的宿舍探望馬神父,同時做一些有關師父的口述歷史訪談。當我們抵達時,馬神父正坐在輪椅上,即使視力不佳,當他遠遠看到我們,依然高舉雙手,歡喜地迎接我們。儘管老病相隨,並沒有改變馬神父待人的熱誠和熱情。馬神父一樣是過去那位充滿光明、熱力的法國籍台灣神父。

 

馬天賜神父:此生只為服務人群而來

渾身散發著長者風範和弘道者胸襟的馬天賜神父是法國人,來台近四十年,目前是天主教主教團宗教交談與合作委員會的執行秘書兼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的理事長。他和台灣各大佛教團體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是什麼因緣促使他遠渡重洋來到寶島台灣,又和台灣宗教界有著如此緊密的關係?這要從頭說起。

從民國五十二至五十四年馬神父在台中天主教大專學生中心、東海大學及逢甲學院服務。剛好是天主教梵諦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世界主教會議)的時期,當時大公會議的文獻特別談到教會向內和向外的雙重使命:教會必須走向全人類,與所有的人交談,為整個人類服務。公佈於一九六五年十月廿八日的「教會對其他宗教的態度宣言」很清楚地強調宗教交談的重要性及時代需要。這宣言改變了馬神父的後半生生涯。

再見,雷公與老馬!

雷神父過世後數日, 另一位《人籟》的密友馬天賜神父(Albert Poulet-Mathis)也離開了我們。馬神父在1927年生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45年入耶穌會,58年6月30日晉鐸為神父,之後來到台灣。他一開始在台中和輔仁大學擔任學生牧靈的工作,卻在宗教對話裡找到真正的聖召。

馬神父可謂是台灣從事宗教對話者中,最為活躍而知名的天主教神職人員──他的朋友遍及台灣各個宗教,其中許多都是佛教界的大師。他對人類找尋唯一真神、求其本性的各種方法懷有高度熱忱,總是渴望得知他人在這方面的特別研究與疑問。他以利瑪竇的精神與人建立友誼,對朋友忠誠、毫無保留。他同時也是東亞地區致力於宗教對話的耶穌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