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醫學院在2025年3月19日,為在過去半年解剖課奉獻的五位大體老師舉行感恩追思禮,其中包括兩位耶穌會神父。當天雖是乍暖還寒的氣溫,但感恩追思禮上,無論是神父的證道,或家屬、師長與學生的致詞,彼此呼應、交織成溫暖的光輝。從大體老師、醫學生,再到患者,不再只是關於病痛的治療,它更是愛與奉獻的傳遞鍊。
以生命點亮生命:輔大醫學院大體老師感恩追思禮
潛移默化帶來改變的耶穌會使命
蘿瑪·沙姆沙德是耶穌會士在巴基斯坦的使命夥伴,在一個偶然的相遇後,她進入耶穌會工作,參與了耶穌會的使命及教育工作。她親眼看到這份使命為學生,進而為她自己的生命所帶來的轉變。她因而明白真正的圓滿不僅來自個人成就,也來自促成他人生命的改變。兒時就讀耶穌會所辦幼兒園的她,感覺自己彷彿兜了一大圈後,帶著自己的專業再度回到原點服務。一起來聆聽她的見證分享。
耶穌會高中生力挽狂瀾,改變海洋生態
位於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的雅浦島,繽紛的海洋世界在過往十幾年間逐漸失色。就讀島上耶穌會所屬雅浦天主教高中的女學生阿爾琳‧索斯維奇斯,原本沒有察覺這些變化,但在專為學校高年級生設計的海島生態學程引導下,她重新潛入兒時曾經徜徉的海洋,意外發現海中的世界已有巨大的不同。她意識到人類小小的舉動,日積月累對地球造成傷害,但同樣地可從小小的行動,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彼此團結,一起為海洋生態催生出更好的果實
內思高工70周年校慶:合而為一,共創未來
甫於2024年12月6日慶祝在臺復校70周年校慶的內思高工,由耶穌會於1954年於新竹縣新埔鎮成立,起初在新埔天主堂上課,後來遷移至現址。除了當年引入電機和機械知識嘉惠在地學子,70年來也與新埔居民建立深厚的情誼。耶穌會辦學精神強調反省、服務他人與追求真理,這一核心價值始終是內思高工堅持的教育信念,也是學校每一步成長中貫徹的使命。內思的學生不僅具備因應現代挑戰的能力,也能將其用來服務他人、改善世界,展現出真正的世界公民精神。
九龍華仁書院:蒙恩百載·格致傳薪
耶穌會位在香港九龍油麻地區的九龍華仁書院一百歲了!香港和世界正經歷快速變化所帶來的諸多挑戰,而耶穌會教育在培育年輕人面對當前環境時,顯得更具適切性。為了慶祝創校百年,九龍華仁規劃一系列從2024年跨至2025年的慶祝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校監蘇英麟博士、舊生校友及目前在校學生的分享。
耶穌會歐洲社會中心提出校園生態指引
耶穌會歐洲社會中心 (JESC) 鑒於,在全世界因應生態危機之際,校園已成了永續變革的要角,規劃了一份可免費下載的《永續校園》手冊,為各學校在邁向生態轉型的路上培力。它提供校方理論與具體行動兼具的方針,以及按部就班的方法,協助學校評估他們的環境衝擊、發展出按各校量身打造的永續策略,還有,在主要領域上實行有效的措施。
提供當代依納爵式領導實用指南的新書問世了!
任教於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的耶穌會會士吳彰義神父,近來和同校的庫耶肯博士共同發表了一本關於依納爵式領導的新書:《用深度領導:21世紀依納爵式領導實踐者指南》。它提供嶄新的眼光,讓依納爵式領導更容易被理解、且更貼近現代的領導者。吳神父和庫耶肯博士將此新書獻給「那些同意背起領導十字架的人」。他們相信依納爵式的領導模式,特別適合處理當代領導上的不凡挑戰。
這一天利瑪竇來拜訪依納爵
耶穌會中華省有六所學校,香港的九龍、香港兩所華仁書院,澳門海星和利瑪竇,以及台灣的內思和徐匯。2024年七月一個要融化的夏天,利瑪竇中學來到台北拜訪徐匯中學。
教宗方濟各勉勵亞太青年,懂得辨別真實的愛或虛假的愛
教宗方濟各於六月底和亞太地區的青年學生在線上對談。對於學生提出關於歸屬感、歧視、意識形態等的問題,教宗皆懇切地回答。他強調,必須透過教育、參與、彼此更加靠近,才能解決或避免這些問題。
教宗方濟各勸勉全球耶穌會教育者「將耶穌置於使命的中心」
耶穌會來自六大聯會區的教育代表近期聚集羅馬,探討耶穌會中小學教育的前景與相關議題。會議結束前,教宗方濟各接見與會者,發表了激勵人心的演講,強調耶穌會的教育必須「以耶穌為中心」,「以人性化的成果而非經濟上的果效」來定義。
亞太區聯會教育代表疫情後首次實體會議
疫情後,耶穌會亞太區聯會(JCAP)的教育委員代表首次實體聚會,於4月中在印尼峇里島舉行。一起來分享,出席此次會議的中華省教育委員會主席蘇英麟博士,為我們書寫的第一手資訊。
總會長蘇薩神父拜訪美國中西部會省
蘇薩神父四月來到美國中西部會省 (UMI),拜訪了在芝加哥、米爾瓦基、奧馬哈、底特律等地的耶穌會團體和機構,也主禮了兩位會士宣發末願的感恩祭。他的到訪不只凝聚了耶穌會會士與使命伙伴,也使耶穌會和全球的連結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