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照顧共同家園

當青年遇上綠色生命力:徐匯中學簡單愛一日生活體驗

酷暑夏日,耶穌會徐匯中學的八位學生踏上一次身心靈皆清涼的豐富旅程。他們暫別喧囂世界,走入隱身林間的淡水聖本篤修道院,參與由聖賀德佳全人發展協會與耶穌會 Magis 青年中心合作主辦、以聖賀德佳自然療法為靈感的一日生活體驗,透過感官實作與自然勞動,親身體驗自然的療癒力,也培養對身體、環境與靈性的整體關懷。

《願祢受讚頌》十週年:種下樹,讓愛茁壯

「耶穌會在收容超過400位無家者與邊緣人的新協縣社會中心,種下超過200棵多年生的樹木。這個行動遠不止於管理環境,它更是體現了一種關於團結、愛與希望,深刻的表達」。為紀念《願祢受讚頌》通諭十週年,耶穌會於越南平福省展開一項別具意義的植樹行動,透過栽種多年生的樹木和果樹,與兩地的居民攜手建立永續社區。植樹活動不僅守護環境,也展現出對於已故方濟各教宗的號召,充滿愛的真實回應。眾人也藉此發現,天主對於所有受造界無限的愛,反映於每片葉子與每朵花中。

使青年成為醫治並照顧共同家園的媒介

為響應2025年世界地球日,耶穌會 Magis 青年中心在四旬期期間,將靈修與照顧共同家園的行動結合,舉辦了「生態苦路」以及「淨灘活動」。甫過世的教宗方濟各,留給世人的珍藏之一《願祢受讚頌》通諭當中,也疾呼我們人類應該努力弭平人類為受造界帶來的各種創傷。在我們緬懷與哀悼他的時刻,邀請你一起為大地祈禱,並以實際的行動來效法與紀念我們摯愛的教宗方濟各。

途經「美麗境地」:在地創生經驗談

耶穌會使命夥伴瑪莉·皮涅達是哥倫比亞納里尼奧大學的農學家,她參與耶穌會哥倫比亞會省,在文化及天然資源豐沛的納里尼奧省,推動有關經濟轉型、生態農業、性別平等與自治,還有文化與地區影響力的「美麗境地」(Suyusama)計畫。她看到原本遭到暴力威脅,經濟及安全蒙受影響的家鄉,因為這個計畫所帶來的轉變。她更貼近農村的現實,也體悟必須謙卑地陪伴那些為我們日日守護共同家園的人們。

一位年邁耶穌會士的夢想

早在《願祢受讚頌》通諭發布之前,耶穌會已故若望.蘇雷特神父在世時,已是靈性環保人士 (spiritual environmentalist)。直至晚年,他仍繼續為耶穌會美東會省每月著手書寫一篇生態反思的文章。在教宗一再疾呼「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之際,耶穌會社會正義及生態秘書處特別把蘇雷特神父於2013年2月發表的經典文章再次刊出,藉此提醒,我們的命運和地球息息相關,若少了地球這個根基,不從更廣泛的背景來著手,任一社會正義議題皆無從解決。

歡待的食桌:台韓學生交流生活體驗

Magis 青年中心及輔仁大學耶穌會使命發展室,攜手於2025年一月3日至9日,帶著來自台灣各大學的學生,前往濟州島與韓國耶穌會西江大學的學生一起進行生活體驗。此次活動圍繞著食物,主題正是「歡待的食桌」。參與的學生在天主創造的大自然中,從田裡拔岀紅蘿蔔,從樹上摘下一顆顆的水果,懷著感恩的心享用,並與夥伴一起從買食材開始,動手做出食物與其他人共食分享。所有的體驗都跟濟州島的文化與環境有關,用天主創造的五官、單純的心去感受。

耶穌會高中生力挽狂瀾,改變海洋生態

位於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的雅浦島,繽紛的海洋世界在過往十幾年間逐漸失色。就讀島上耶穌會所屬雅浦天主教高中的女學生阿爾琳‧索斯維奇斯,原本沒有察覺這些變化,但在專為學校高年級生設計的海島生態學程引導下,她重新潛入兒時曾經徜徉的海洋,意外發現海中的世界已有巨大的不同。她意識到人類小小的舉動,日積月累對地球造成傷害,但同樣地可從小小的行動,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彼此團結,一起為海洋生態催生出更好的果實

用農耕解決貧困、杜絕盜伐

在奈及利亞,人們因貧困而盜伐林木以賺取微薄收入的情形比比皆是,他們缺乏生態意識,不知濫墾森林會招致的長期影響。在奈國奧貢州東部服務的耶穌會士有鑑於此,透過鼓勵和支持農業發展,向居民顯示可以另闢謀生的來源,並藉此杜絕盜伐,保護森林環境,守護地球的未來。

天主的管家 新加坡聖依納爵堂園藝小組

新加坡耶穌會聖依納爵教堂的花園,甫獲明愛會主辦的「願祢受讚頌盛開」競賽首獎。從主要由回收材料建造的聖心祈禱花園,到香草和香料花園,以及堂區其他栽種可食植物的綠色區域,再再讓評審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為堂區教友提供了一個與主共度時光、欣賞大自然之美,並體驗生物多樣性的天地。

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 讓青年改變我們

耶穌會總會長擴大諮議會於六月初召開會議,正視生態危機,將討論的焦點放在耶穌會普世性使徒優先第四項,並邀請年輕會士提出他們的反思與真知灼見。西歐法語會省的會士與使命伙伴,也分享了他們的寶貴經驗。總會長蘇薩神父總結時表示,將成立一個委員會,確保會議中提出的建言,都能有所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