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s 青年中心福音劇組歷時五年,創作有史以來第一部原創音樂劇《Dear sisters》,並率先於2024年7月7日推出讀劇會。原定只有下午一場的讀劇會,因為報名狀況踴躍,又加開晚間一場,現場仍是滿座。《Dear sisters》是以《聖經》中瑪爾大與瑪利亞,以及當代繪本《田鼠阿佛》中的阿佛為原型而出發,催生一個跨越2000多年,關於「愛的模樣」的故事。
愛一直都在:Magis 青年《Dear Sisters》音樂劇讀劇會
找到生命歸屬的家 2024台港澳 Magis 生活體驗
台、港、澳青年於7月15至21日,齊聚台灣,進行為時一週、分組的生活體驗。耶穌會麥智寬神父,在陪伴「移工與多元族群」組青年進行體驗時,浮現了對「家」的反思,也讓青年從自己的身體出發,親自去探問。他說,有一天,我們整個生命都要找到屬於它的家。
兩岸四地青年培育 帶著使命回到四面八方
耶穌說:「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若20:29) 參加六月份耶穌會中華省首度兩岸四地青年培育的伙伴們,幾乎都是一開始不清楚自己要去澳門做什麼,但是,就出發了!最後他們帶著天主賜予的滿滿行囊與內心的熱火離開。一起來看,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兩岸四地青年代表的分享。
教宗方濟各勉勵亞太青年,懂得辨別真實的愛或虛假的愛
教宗方濟各於六月底和亞太地區的青年學生在線上對談。對於學生提出關於歸屬感、歧視、意識形態等的問題,教宗皆懇切地回答。他強調,必須透過教育、參與、彼此更加靠近,才能解決或避免這些問題。
成為有愛的陪伴者
耶穌會會士 Martin 修士,參與了中華省青年工作委員會於2024年6月10日到16日,在澳門利瑪竇中學舉辦的兩岸四地青年合作者培育活動。原本對陪伴青年不太有信心的他,經神師的提醒後豁然開朗,了解到自己不必扮演導師,而應成為一個有愛的同行者、陪伴者。
兩岸四地青年合作者首度培育活動:認識使命、跟隨耶穌
耶穌會中華省青年工作委員會於2024年6月10日到16日,在澳門利瑪竇中學舉辦首度青年合作者的培育活動。不僅為兩岸四地的青年合作者們,提供相聚和共融的機會,更透過講座、分享、戶外體驗、避靜等形式,加深大家對耶穌會中華省使命的認識,以及在耶穌內個人生命的渴望和成長。
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 讓青年改變我們
耶穌會總會長擴大諮議會於六月初召開會議,正視生態危機,將討論的焦點放在耶穌會普世性使徒優先第四項,並邀請年輕會士提出他們的反思與真知灼見。西歐法語會省的會士與使命伙伴,也分享了他們的寶貴經驗。總會長蘇薩神父總結時表示,將成立一個委員會,確保會議中提出的建言,都能有所進展。
陸達誠神父於利瑪竇中學分享法國留學經驗
2024年5月22日,耶穌會士陸達誠神父為澳門利瑪竇中學師生,進行了一場題為「法國留學大開眼界」的專題講座。高齡八十九歲的他,精神矍鑠地完成整場五十分鐘的演講,並且全程站立,令人敬佩。陸神父還提到,正在翻譯馬塞爾的著作,並已經完成了四分之三。
【與耶穌會士下午茶】李驊神父與青年的交流與對話
Magis 青年中心舉辦的「與耶穌會士下午茶」系列活動第二場,於5月11日邀請了耶穌會兒少保護暨專業倫理辦公室主任李驊神父,來與青年們真實地面對面交談。青年們事前認真地拋出了七個頗具深度、敏感又關鍵的議題,而李驊神父在喝下午茶的時間裡,也真誠開放地聆聽與回答。一起來了解當天的實況與青年的分享。
耶穌會會士博伊爾神父 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博伊爾神父於1988年在美國洛杉磯幫派活動最密集的地區創立兄弟工廠 ,與那些被譴責或不見容於社會的邊緣人同行,幫助他們重生、融入社會。美國白宮指出,兄弟工廠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幫派干預與更生計畫。博伊爾神父說,這個地方滲透著福音喜訊。
香港九龍華仁書院 台灣 MAGIS 生活體驗
因為疫情,耶穌會九龍華仁書院學生 的「Magis 生活體驗」一停就是五年,2024年終於重新出發,2位老師加上24位學生,3月底到台灣進行6天5夜的沉浸式生活體驗。
天主教信仰,讓我的生命不一樣
昆恩是美國耶穌會聖路易斯大學高中的十二年級生,2024年1月來到台灣參與服務老人的計畫。他說:「身為一個天主教徒、一個耶穌會學校的學生,還有一個人,我希望成為一個『為別人而生活的人』,幫助那些可能被社會遺忘的人,讓他們知道至少還有我沒忘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