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s 青年中心福音劇組歷時五年,創作有史以來第一部原創音樂劇《Dear sisters》,並率先於2024年7月7日推出讀劇會。原定只有下午一場的讀劇會,因為報名狀況踴躍,又加開晚間一場,現場仍是滿座。《Dear sisters》是以《聖經》中瑪爾大與瑪利亞,以及當代繪本《田鼠阿佛》中的阿佛為原型而出發,催生一個跨越2000多年,關於「愛的模樣」的故事。

這個精彩的故事內容為何?《Dear sisters》音樂劇,從劇本與歌曲的創作、排演練習,一直到推出讀劇會,這個過程又經歷了什麼?

我們來聽聽身兼編劇、導演及製作人的姜靜與羅荑,還有參與演出的兩位演員,他們的現身說法及生命見證。

站立者左為羅荑、右為姜靜
站立者左為羅荑、右為姜靜

導演/編劇/製作人 羅荑

《Dear sisters》是Magis福音劇組的第一部原創音樂劇作品,整個製作歷時五年,從我還是個學生到初出社會、從我還感覺著自己和戲劇的關係到真正享受戲劇、熱愛戲劇,過程極美、深刻。

故事從一對姊妹開始,她們剛經歷了父親的離去,一面思念的同時,該忙碌的儀式仍需同步進行著,而這時在事物上嚴謹盡責的姊姊,與在記憶中陶醉回味的妹妹,便形成了一股張力。

姊姊憶起過往,妹妹總是可以自在地徜徉於詩、酒、花,父親也支持著妹妹,讓同樣有愛的需要,卻總是選擇承擔的自己,深深地受了傷。而在妹妹拿出一張兒時父親與姊姊的合照,姊姊發現了上頭父親留下的親筆文字後,才知曉父親的愛一直都在,不曾改變。

喪禮結束,姊姊望著妹妹,懂得了愛在兩人身上不同的樣貌,與生命和解,心裡那個匱乏的小小孩長大了,長得豐盛又堅毅。

姊姊 (左) 與妹妹 (右)
姊姊 (左) 與妹妹 (右)

 

劇本同時也融入了繪本《田鼠阿佛》,在需要努力秋收才有冬藏的生存原則中,辛勤工作是小田鼠們生活的必然,但特別的小田鼠阿佛總在夥伴們努力討生活的時候,醉心於詩和遠方的田野,蒐集著令人費解的陽光、顏色、文字。待冬天來臨時,田鼠們吃完麥穗與玉米,覺得日子沈悶無趣時,想起了阿佛,阿佛便用語言、想像力,將所搜集的世界的美帶給小田鼠們。

用心服務是一種愛的樣貌,紀錄美好、傳遞感動也是一種,阿佛的故事在劇本中串連著姊妹的兒時到成長,連結著與父親的記憶,即使父親已然離去,故事與愛卻留了下來。

在整個創作歷程裡,我最有感覺的是為父親(天父)寫下給姊姊(瑪爾大)的歌詞,〈願妳的世界沒有憂愁〉。(歌詞在全文末)

 

爸爸的愛

在故事裡,這首歌是姊姊在委屈及受傷之中,從妹妹那兒得到一張父親抱著兒時自己的照片,淤積的傷因此開始有了沖刷,父親的愛好像慢慢流進自己的世界裡。而流著淚入睡時,父親曾對自己溫柔唱著歌的記憶湧現,那猶如天主的愛,與整個天地一同把一個美好的生命捧在手掌心上,願風、願海洋、願土壤一起承接,願心愛的孩子勇敢堅強、不要害怕,爸爸永遠在這裡等妳、愛妳。

起初,我因為生命經驗還沒有到位,而寫出一首像是情歌的詞《我的心唱歌給妳聽》,後來經過重新創作,我回到自己身上,整理自己在被父母養育的過程裡的遺憾。接著,我把自己置換到母親的位置上,想像著如果我是自己的母親,我會怎麼養育我這個孩子,會對她說什麼、我想要給她什麼樣的愛。

也因此,我在創作時,才能把傳達的位置,從平行的輸出,移動到像是環抱一般全然給予,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聽到的這首歌。我們於是有了一首很美的「遺珠」及一首到現在仍深深觸動我的「無憾」,也走了一段,讓自己的愛回來的過程。
希望你在這首歌裡,停留、感到被愛。

讀劇會當天,許多劇組人員的家人都到場支持
讀劇會當天,許多劇組人員的家人都到場支持

導演/編劇/製作人 姜靜
超過一年的創作期,還有五年沉澱、發想故事的歷程,一個在天主手中孕育、啟發、成長的作品誕生了。這五年來日漸茁壯的,不只是一個更完整、貼近人心的故事,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劇組團體間的緊密和承接,我們信仰生活的滋長和愈漸成熟。在創作音樂劇的當下,大家可能都無法想像今日的迴響。

但我們深信,當信仰經驗能被說出來、被分享,讓內在的瑪利亞和瑪爾大、人與人之間的害怕與和好有機會被呈現出來,那互相牽引、觸動的真實,會停留在人的心裡,讓天主好好安慰和對話。

這齣音樂劇就是這樣的故事。讓瑪利亞的凝視被看見、讓瑪爾大的煩憂焦慮被聽見,更讓兩姐妹能在「阿佛的眼光」裡搜集到愛——記得每一首父親唱給自己的歌、看見彼此不同卻都「用心」的樣子、體驗到受造界裡一年四季的祝福。

田鼠阿佛

《聖經》中的瑪利亞和瑪爾大,像極了我們日常的縮影,面對「天父」的愛,我們又渴望、又懷疑,想要努力做好才能獲得認可、不知道如何全然地接受這份無價的愛。我們一起在這條路上,沒有任何的標準答案,只是不斷在愛中學習、失望、再重新回頭望。

公演當天有超乎預期的觀眾到場支持,許多劇組人員的家人也前來欣賞,陪我們一起分享這信仰的故事,實在感動萬分。音樂劇製作的過程裡,除了創作時程較長,真正練習歌唱及戲劇排練的時間不超過10次。真的很感謝劇組每位夥伴騰出時間,認真投入排練。

我們也邀請了專業樂手、歌唱老師、表演老師進行培育和專業的訓練。這些細心雕琢,讓我們更有方向地去認識自己的聲音、肢體、表演等。在這些培育之下,也有支持我們的教會單位,主教團、耶穌會、耶穌孝女會等,他們重視青年牧靈的需要,並給予最大的支持,在此真的很感謝每個成就這齣劇的人、事、物,以及天主一切美妙的恩寵。

青年們協同了天主無限的創造力,也用音樂、詩詞、聲音,唱出信仰生活的迷失和盼望,希望在這個故事裡,都能找到我們靠近主愛的真誠面貌。

吳佩芳 (左) 參與演出
吳佩芳 (左) 參與演出

 

劇組成員 吳佩芳

我感謝能參與《Dear Sisters》計劃。我純粹出於對演戲表演的喜愛而加入,很高興能與Magis福音劇組的弟兄姊妹們合作,學習專業的歌唱和舞蹈技巧,掌握麥克風技術、觀察如何處理燈光等。整個音樂劇排練的過程,讓我非常享受,能免費聆聽這麼多次優美的音樂和歌唱,真是一種福氣。這段時間,不僅有滿滿的享受,更學到了大家如何通過用聲音、旋律、肢體來表達情感。

當劇組前往花蓮移地訓練,在戲劇表演老師的指導下,我了解到身體姿態和動作也能影響情緒。在表演的呈現上,單純理性的思考是不夠的。在練習的過程,我也發現自己的個性其實很悲觀,因為學業壓力、未來的不確定性等原因。為了期盼自己能樂觀一些,我選擇了扮演一隻田鼠的角色。雖然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但一想到週日的排練,我就會振作起來。起初可能只是「扮演」著開心,就像劇中的小田鼠一樣,但漸漸地,我真正地擁有了樂觀的態度。這種樂觀,讓我更勇敢地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這次,我還負責了一個陌生的領域,擔任劇組當中的「便當長」,確保大家能準時用餐,好更有效率地排練。途中也發生了許多意外事件,我非常感謝團隊中願意幫助我的人。我一直害怕依賴他人求助,害怕被拒絕,也不願成為他人的負擔。但我沒想到,請求幫助也需要一種勇氣。最終,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不足,向團隊成員求救後,我發現,除了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好外,事情的負擔也減輕了,進行得更順利。這也使我與過去疏遠的團隊成員拉近了距離。我發現,事情的後果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可怕。因此,我非常感謝這次有機會與MAGIS福音劇組合作。

歐奕廷 (戴帽者)與劇組人員
歐奕廷 (戴帽者)與劇組人員

劇組成員 歐奕廷

在參與依納爵《神操》的某次活動中,我受邀來到福音劇組,在第一次聚會中,我奉獻了我的故事,福音劇組的夥伴以一人一故事的形式,回饋給我他們在故事中的看見。感謝我的生命片段能被如此珍視對待,這讓我渴望被信任而成為團體的一份子,心中小小的聲音鼓勵我勇敢嘗試。

然而,進入團體前,我面臨很大的掙扎,我無法放棄自己的固著性和穿著金屬飾品的習慣。我害怕別人因為我的外表不接納我,更害怕的是即使改變了外表,依然不被接納。林暢給我一個盒子,象徵天主的邀請,讓我把一天奉獻給祂,我不想讓疾病成為我身份的一部分,這使我勇敢地接受了挑戰。

幾次聚會後,有一次林暢問我要不要晚點走,因為結束後大家會彼此擁抱,這對我們團體很重要。擁抱代表信任,讓人感到被接納和理解,即使我有社交困難,劇組中的人依然大方接納了我,他們願意花時間傾聽我的故事,並調整演出分配,讓每位演員的色彩,都能在畫布上留下亮眼的一筆。透過一次次的排練,我們彼此成為肢體、相互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自己逐漸放下了固守的武裝,天主透過團體的愛,不斷蛻去我的外殼,使我體驗到了真正的自由。

劇組人員

在《Dear Sisters》中,姊妹倆因觀念不同而漸行漸遠,真正的理解和接納也就更加困難。當父親離世的衝擊像海嘯一樣臨到時,長大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快樂。他們選擇用各自的方式度過這一切,也重新審視愛的意義。父親的愛其實從未離開過,回顧成長中的陪伴軌跡,姊妹倆在愛中彼此理解與和好。

沒有人能獨自扛下一切,在劇組中,我明白了友誼和信任的真正意義,也感受到了團體的溫暖與支持,這是個在愛中行走的團體,而在愛中行走的靈魂不會使人厭倦,也不會感到疲憊,我們才可以走這麼遠,才可以把這樣的美好與感動帶給觀眾。

姜靜

*《願妳的世界沒有憂愁》

親愛的風 願妳拂過悲傷田野
讓她世界沒有憂愁 親愛的風
親愛的海洋 願妳捲去躁動的浪
讓她世界更加溫柔 親愛的海洋
親愛的土壤 願妳承接流淚的雨
讓她世界安靜流動 親愛的土壤
親愛的孩子 願妳世界沒有憂愁
但若有一天沮喪來了 請記得走向我
妳會勇敢堅強 不怕犯錯
我會在這裡 等妳
我會在這裡 愛你
妳是我的孩子 是愛的奇蹟
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
我會在這裡 等妳
我會在這裡 愛你
妳是我的孩子 是愛的奇蹟
我會在這裡 等妳
我會在這裡 愛你
妳是我的孩子 是愛的奇蹟

文:Magis 青年中心福音劇組 羅荑、姜靜、吳佩芳、歐奕廷
圖:謝詩祥神父、Magis 青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