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宗方濟各的訓導以及中國天主教所走過的歷程

還有一個因素,讓《公教文明》出版的這本不僅令中國天主教徒特別關注,還會引發他們非基督徒同胞的關注。教宗方濟各用他的訓導指出信仰的源泉和寶藏;給予了牧靈和靈修建議;提供睿智的話語,包括事關整個人類大家庭的問題、考驗和苦難。這一切都與中國天主教徒所處的現狀產生了巨大的共鳴。而教宗方濟各在其社會訓導中所涉及的許多問題,也觸及到了中國人民的具體生活,而中國天主教徒與他們的同胞在中國社會中同呼吸共命運。

關於這一點,可以援引一些文件的內容來簡單回顧一下。

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教區怎樣熱烈回應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倡議善度信德年。教宗方濟各的第一部通諭《信德之光》,是本篤十六世退位那一年頒布的。對中國教友而言,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文件,特別是這一文件的編寫過程將兩位教宗——本篤十六世和方濟各——結合在了一起。正如你們大家都還記得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幾乎已經完成了關於信仰通諭的初稿。教宗方濟各接手,並「在基督的友愛中」完成了這項工作。也是因為這部文件的特殊完成過程,無疑以一種特殊方式提醒了我們,伯多祿的繼任者、每一位伯多祿的繼任者、所有伯多祿的繼任者的任務都是堅定信眾的信德。

《福音的喜樂》是教宗方濟各的綱領性宗座勸諭,其中很多段落似乎是專門寫來照耀近幾十年來中國天主教徒們所走過的道路的,包括那些最為艱難和痛苦的歷程,並予以他們慰藉。僅想想勸諭中指出的著名的四大社會生活原則(時間勝於空間、團結勝於衝突、現實遠比理念更重要、整體勝於部分)。我只想在此提及第44號的一小段內容:“在巨大的人性限度中邁出一小步,較諸表面安逸而終日不求上進的生活,更為悅樂天主”。在這段話裡,教宗方濟各指出司鐸們在主持懺悔聖事時必須讓慈悲指導他們的工作。但這些話,也可以表明,我們都應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審視我們中國兄弟姐妹的道路。
有關家庭之愛的《愛的喜樂》宗座勸諭,可以在中國引起特別關注和接納。其中涉及了植根於中國傳統中的美德,如對父母的孝愛(孝道)、尊重老人等。今天,這些傳統美德受到了破壞,因為完全受利潤競爭和經濟利益制約的發展模式損害了這一切。還有放棄獨生子女政策,(在某種程度上)也標誌著中國對某些與家庭生活問題和政策有關的社會不平衡產生了警覺。

關於當今世界蒙召成聖的宗座勸諭《你們要歡喜踴躍》,在許多中國天主教友的生活中激起了強烈反響。在中國,近幾十年來,天主教信仰的寶藏一直被保護著,並在人與人之間、世世代代間傳遞著。這首先是通過這麼多默默無聞的信仰見證和信仰宣信者實現的。他們不是以氣宇軒昂的宣講或轟轟烈烈的大事見證自己的信仰,而是以簡單的方式,而是藉助聖事的力量,在日常生活的問題中,從各自的家庭生活開始見證信仰的。

《願祢受讚頌》和《親愛的亞馬遜》兩部文件涉及到了環境問題和相關的危險,在中國,這一問題也是很緊急的。近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大發展也導致許多地區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現在,民眾對生態問題以及對每個人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意識日益鮮明。這些都是汙染,以及食品摻假造成的危險。

《眾位弟兄》通諭召喚承認全人類都是兄弟姐妹,因為大家都是同一個在天大父的兒女。這部還深受聖方濟各啟發的通諭肯定了我們世界的這一現實,這個世界受傷了,被教宗不再稱為「支離破碎的戰爭」而是一場全球的大戰傷害了。這部通諭是在持續多年的文化戰爭和武器戰爭之後發表的;是在以宗教意識形態和言論的名義進行了眾多屠殺後發表的。《眾位弟兄》通諭還是在疫情後發表的。疫情也再次充分表明、並一成不變地表明,沒有人能夠拯救自己,正如教宗方濟各所指出的。

《眾位弟兄》通諭指出,恰恰是承認全人類彼此是手足兄弟關係這一事實本身並不是天真的理想主義。承認彼此為手足兄弟是唯一現實的選擇,可以替代對抗、替代拋棄文化、替代仇外心理、替代通過社交網路支配思想的計劃。只有承認彼此是手足兄弟,才有唯一一個現實性的可能性,那就是防止各民族被“加速末世化”計劃所淹沒和滅絕。

《眾位弟兄》通諭還指出,各國和各民族之間關係的發展不僅僅限於建立在衝突和實力較量的基礎上,從而把統治強加於人。誠然,這在中國也能找到類似的很多關注和興趣。眾所周知: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地緣政治分析家一直在重複說,西方和中國之間正在醞釀戰爭。我們也知道,如果分析家們沒有錯的話,世界的命運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