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宗方济各的训导以及中国天主教所走过的历程
还有一个因素,让《公教文明》出版的这本不仅令中国天主教徒特别关注,还会引发他们非基督徒同胞的关注。教宗方济各用他的训导指出信仰的源泉和宝藏;给予了牧灵和灵修建议;提供睿智的话语,包括事关整个人类大家庭的问题、考验和苦难。这一切都与中国天主教徒所处的现状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而教宗方济各在其社会训导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也触及到了中国人民的具体生活,而中国天主教徒与他们的同胞在中国社会中同呼吸共命运。
关于这一点,可以援引一些文件的内容来简单回顾一下。
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教区怎样热烈回应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倡议善度信德年。教宗方济各的第一部通谕《信德之光》,是本笃十六世退位那一年颁布的。对中国教友而言,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文件,特别是这一文件的编写过程将两位教宗——本笃十六世和方济各——结合在了一起。正如你们大家都还记得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几乎已经完成了关于信仰通谕的初稿。教宗方济各接手,并“在基督的友爱中”完成了这项工作。也是因为这部文件的特殊完成过程,无疑以一种特殊方式提醒了我们,伯多禄的继任者、每一位伯多禄的继任者、所有伯多禄的继任者的任务都是坚定信众的信德。
《福音的喜乐》是教宗方济各的纲领性宗座劝谕,其中很多段落似乎是专门写来照耀近几十年来中国天主教徒们所走过的道路的,包括那些最为艰难和痛苦的历程,并予以他们慰藉。仅想想劝谕中指出的著名的四大社会生活原则(时间胜于空间、团结胜于冲突、现实远比理念更重要、整体胜于部分)。我只想在此提及第44号的一小段内容:“在巨大的人性限度中迈出一小步,较诸表面安逸而终日不求上进的生活,更为悦乐天主”。在这段话里,教宗方济各指出司铎们在主持忏悔圣事时必须让慈悲指导他们的工作。但这些话,也可以表明,我们都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审视我们中国兄弟姐妹的道路。
有关家庭之爱的《爱的喜乐》宗座劝谕,可以在中国引起特别关注和接纳。其中涉及了植根于中国传统中的美德,如对父母的孝爱(孝道)、尊重老人等。今天,这些传统美德受到了破坏,因为完全受利润竞争和经济利益制约的发展模式损害了这一切。还有放弃独生子女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对某些与家庭生活问题和政策有关的社会不平衡产生了警觉。
关于当今世界蒙召成圣的宗座劝谕《你们要欢喜踊跃》,在许多中国天主教友的生活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在中国,近几十年来,天主教信仰的宝藏一直被保护着,并在人与人之间、世世代代间传递著。这首先是通过这么多默默无闻的信仰见证和信仰宣信者实现的。他们不是以气宇轩昂的宣讲或轰轰烈烈的大事见证自己的信仰,而是以简单的方式,而是借助圣事的力量,在日常生活的问题中,从各自的家庭生活开始见证信仰的。
《愿祢受赞颂》和《亲爱的亚马逊》两部文件涉及到了环境问题和相关的危险,在中国,这一问题也是很紧急的。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大发展也导致许多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现在,民众对生态问题以及对每个人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意识日益鲜明。这些都是污染,以及食品掺假造成的危险。
《众位弟兄》通谕召唤承认全人类都是兄弟姐妹,因为大家都是同一个在天大父的儿女。这部还深受圣方济各启发的通谕肯定了我们世界的这一现实,这个世界受伤了,被教宗不再称为“支离破碎的战争”而是一场全球的大战伤害了。这部通谕是在持续多年的文化战争和武器战争之后发表的;是在以宗教意识形态和言论的名义进行了众多屠杀后发表的。《众位弟兄》通谕还是在疫情后发表的。疫情也再次充分表明、并一成不变地表明,没有人能够拯救自己,正如教宗方济各所指出的。
《众位弟兄》通谕指出,恰恰是承认全人类彼此是手足兄弟关系这一事实本身并不是天真的理想主义。承认彼此为手足兄弟是唯一现实的选择,可以替代对抗、替代抛弃文化、替代仇外心理、替代通过社交网络支配思想的计划。只有承认彼此是手足兄弟,才有唯一一个现实性的可能性,那就是防止各民族被“加速末世化”计划所淹没和灭绝。
《众位弟兄》通谕还指出,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不仅仅限于建立在冲突和实力较量的基础上,从而把统治强加于人。诚然,这在中国也能找到类似的很多关注和兴趣。众所周知: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缘政治分析家一直在重复说,西方和中国之间正在酝酿战争。我们也知道,如果分析家们没有错的话,世界的命运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