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

二OO四年,若望·保祿二世宣布聖體年後,中國許多堂區的司鐸便開始向教友們介紹聖體年的意義,並講解聖體年牧函《主,請同我們一起住下罷!》。

幾個月後,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安息主懷,中國堂區立即為先教宗祈禱。接著,他們為本篤十六世當選教宗、就任伯多祿繼任者祈禱。

二OO八年,本篤十六世宣布聖保祿年時,中國團體和教區再次開展了一系列圍繞外邦人宗徒所進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動。必須承認,教宗發起的聖保祿年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得到同樣積極的回應。中國教會團體舉辦了傳教神學講座,以及全體受洗者的傳教聖召議題大會。

本篤十六世教宗宣布司鐸年時,中國教會同樣高度關注,樂於採納教宗給出的常規建議。例如晉中教區,早在二OO九年六月底就開始介紹、學習和推廣教宗給司鐸的信。教區王蓀主教送給每一位司鐸一份中文版的聖若望·維安尼的著作。

拉青格教宗宣布信德年(2012年10月11日至2013年11月24日)也同樣。南充(四川省)等教會團體組織了專題學習日,信眾共同閱讀、探討教宗宣布信德年的宗座文件《信德之門》。奉賢等團體則為要理員組織培訓講座,因為「他們蒙召在信德年更加積極致力於宣講福音」。

瀋陽教區主教裴軍民還發表《信德年牧函》,勉勵信眾們誦念、反思和深化《信經》。

教宗方濟各就職後,中國教友們也以淳樸的方式展示了他們一如既往地渴望在信仰歷程中得到教宗訓導的幫助和支援。這一點,充分體現在了許多場合,例如慈悲聖年之際。信眾紛紛跨越了主教座堂的聖門。許多主教發表牧函,重申教宗方濟各關於慈悲的教導。
我想在此提到最近的一個例子:廈門教區開啟了教理年。所有參與廈門教區教理年開啟儀式的人,都收到了一本中文版的《天主教教理》。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即便是困難和痛苦的境況,也仍然能鞏固中國天主教徒對伯多祿繼任者的深情。這一點,還充分體現在了疫情剛剛爆發的幾個月裡。當時,教宗方濟各的聲音和面孔每天都能出現在許多中國教友的家中。在那個嚴峻考驗時期,城市被封,天主子民無法參與彌撒聖祭,電視每天都在直播羅馬主教主持的聖道禮儀和祈禱。大批年輕的中國教友,憑藉他們出色的網絡電腦技術成功將教宗的彌撒聖祭直播送進了千家萬戶。同時,還將教宗講道的內容同步翻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