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LouisJ.Dowd19551960年代,杜華神父眼見台灣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新竹地區開始出現不少工廠,許多十幾歲的青少年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紛紛單身踏入工廠,工廠大多是勞力密集產業,設備欠周全情形下,老闆無力為工人著想,杜華神父一面未能放下長久奠定基礎的學生牧靈工作,也一面在青年中心開始增加照‧顧職工青年和職工領袖的培訓,成為新竹市為職工青年謀求利益的第一人。

經過耶穌會長上的允許,杜華神父於是在北大路建了「天主教新竹社會服務中心」大樓,成為當時新竹市職工青年之家,杜華神父就揮別了青年中心的學生工作,開始全心致力職工青年的牧靈。1965年起積極推動成立「儲蓄互助社」,和響應當時省主席所推行一客廳即工廠,設立「若瑟職工手工藝廠」幫助工人就業,提倡家庭副業,以改善職工青年的生活。

在新竹市開始福傳後,杜華神父最可貴的,就是工作餘暇一直都在照顧一時迷途而入獄受刑的青少年。杜華神父每週固定兩次會到新竹勵德補校(少年監獄)探望受刑青少年,替他們排難、解惑。1970年元月,更應新竹少年監獄之聘,擔任該處的「榮譽教誨師」,完全以愛心、熱忱、精神的慰藉,在輕鬆談笑中收潛移默化的效果。

此外,杜華神父在各地推動社會公益、慈善活動,1974年成立「新竹救急會」,以「服務和愛心」關懷殘障、病患和無人依靠的老人,1987年被推薦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杜華神父從青年到老年,一直在做青少年的福傳工作,卻在晚年得了阿滋海默症,天主讓他開始失去記憶,也減少老人痛苦的折磨,不過曾經受到他照顧的中學生和職工青年,甚至服刑出獄的更生人,一群群地都經常來探望並感恩地回報,如同杜華神父的一群群子女。1990年5月4曰,杜華神父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服務53年後安逝於輔仁大學頤福園,終於蒙主恩召,自台灣飛奔天主。

完整版線上閱讀

本文轉載自天主教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