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愛戴的耶穌會會士王秉鈞神父於2月20日安息主懷,殯葬彌撒於3月2日在台北聖家堂舉行。包括約三十位主禮共祭神父在內,近七百人前來弔唁,聖堂座無虛席。王神父的外甥女喬吉雅 (Giorgia) 也再度飛來台北於彌撒上致詞,感謝眾人對王神父的陪伴與照顧。
福傳一甲子的溫柔傳教士 王秉鈞神父殯葬彌撒
百歲永續 耕莘常新
賴甘霖神父來自西班牙,住在台灣超過半個世紀,他高齡104歲,比台北101還「高」;他有豐富的人生經歷,道不盡,說不完。他一生秉持基督的精神,懷抱著熱忱與勇氣,獻身福傳,在一切事上「愛與服務」,那也正是他長壽的秘訣。 耕莘文教院是他這一輩子住過最久的地方,感情也最深,半個世紀以來,耕莘有很多的變化,他衷心期望耕莘文教院能為台灣社會提供更進一步的協助。
看電影《神父有難》反思司鐸的奉獻生活
有段時間沒有看有關教會的電影了,在準備晉鐸的避靜前,索性在《百度》打上「神父」兩個字,出現了一部去年上映的電影《神父有難》(Calvary),想要藉此對於即將踏上的鐸職作一些反思。不曾想,影片中那位神父的名字,與我的聖名竟然一樣。這讓我心中咯噔一下,莫非這也是我即將踏上的司鐸生活嗎?
獨身聖召何其少
筆者在西歐十四年,造訪過許多圖書館,想搜集一些明清期間在中國傳教的西洋傳教士,不太贊助在中國培植道地的神職的理由。直接的檔案一無所獲,間接的答案是有。 近代天主教傳入中國,首推利瑪竇,他於一五八三年即到中國內陸,肇慶,南京,北京。然而,第一批中國神父劉蘊德,吳漁山,萬其 淵在南京晉鐸,時在一六八八年八月一日由羅文藻主教祝聖,已經事隔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