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宗方濟各

教宗方濟各任命周守仁神父為香港教區第九任教區主教

2021年5月17日,天主教香港教區就有關下一任教區主教的任命發出公告,耶穌會會士周守仁神父將成為下一任教區主教。楊鳴章主教自2019年1月3日去世後,教區主教的位置一直空缺至今。此外,周守仁神父在他的Facebook社交媒體上,也特別邀請大家為香港教區,耶穌會中華會省及他本人祈禱。

加籍神父滿而溢──中國緣50年

加拿大籍耶穌會神父滿而溢(Rev. Michel Marcil, SJ)從獲得聖召,(1962入會)立志傳教起,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將近60年。出發前往中國傳教之際,卻碰上文化大革命,輾轉到台灣竹北耶穌聖心堂、耕莘文教院服務,從此致力中美天主教交流與服務。 第一次聽到滿而溢神父的中文名字,大部分人都能猜想到其中必定有特別涵意。他本人更是人如其名,開朗個性表露無遺。

即使在最糟糕的時刻 天主始終與我們同行

基督徒團體並非在堡壘之城中生活,而是走在路上,聆聽每個人的故事,然後提供愛的見證。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5月2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如此表示。教宗繼續以基督徒的希望為主題的要理講授,透過厄瑪烏門徒與耶穌的相遇,指出天主始終與我們同行,即使在最糟糕的時刻。 耶穌與厄瑪烏門徒的相遇非常短暫,卻「完全註定了教會的命運」。這個相遇對於理解教會使命而言具有深刻的意義。 教宗說: 這告訴我們,基督徒團體並非封閉在堡壘之城,而是行走在它最具活力的環境中,可以說是走在路上。 在那裡,與人相遇,了解人的希望與失望,以及他們的重擔。 教會聆聽每個人發自他們個人良知的故事,然後提供生命的聖言、愛的見證,這愛忠信到底。 如此一來,人們心中將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厄瑪烏兩位門徒與耶穌相遇時,他們正逃離耶路撒冷。耶穌被釘十字架後,他們感到失望,決定離開這場他們始料未及的失敗。實際上,在逾越節之前,他們還充滿熱情,認為耶穌將彰顯祂的大能,但節日卻成了他們生命中最悲傷的一天。耶穌於是展開了祂的「希望療法」。 教宗說:「在這條路上發生的事就是一次希望的治療。誰來治療?是耶穌。祂首先詢問和聆聽,我們的天主不是一個侵略性的天主。雖然耶穌早已知道這兩位門徒失望的原因,但祂依然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深刻體會他們所遭遇的苦楚。我們從中聽到了一句告白,人們的一種老生常談:『我們原指望,可是……;我們原指望,可是……。』」 教宗表明,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悲傷、失敗和失落的希望,但耶穌與氣餒之人同行,「以具體的方式」重新給予人希望。祂首先引用《聖經》說話,而非展開「閃電般的征服戰」。 教宗解釋道: 真正的希望永遠不是廉價的,它始終經由失敗而得。 不受苦的希望,甚至連希望都算不上。 天主不喜歡人們把祂當作一個以血洗敵人來帶領子民獲得勝利的領袖而愛祂。 我們的天主是一個在寒風呼嘯的日子裡燃燒的微弱火光,祂在這個世界的臨在似乎脆弱不堪,祂選擇了所有人都不屑一顧的位置。 教會也應該如此:正如耶穌掰了餅,祂也「掰開」我們的生命,把它提供給眾人,「因為不存在無需犧牲的愛」。每個人都會遇到黑暗的時刻,在那一刻我們似乎已經走投無路。然而,「耶穌始終陪伴我們左右,重新點燃我們的希望」,對我們說:「向前走,我與你同在!」 教宗最後勉勵道: 天主始終與我們同行, 即使在最痛苦的時刻,即使在最糟糕的時刻,即使在失敗的時刻; 上主就在我們身邊。 這是我們的希望,讓我們懷著這希望向前邁進,因為祂始終陪伴我們左右並與我們同行。  

教宗結束泰國行,為兩岸三地人民祈禱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11月23日在聖座駐曼谷大使館小聖堂私下主持彌撒後,告別了泰國;該國樞密院一名成員在首都機場為教宗餞行。教宗向身穿傳統服飾的幾名泰國孩童、當地主教、教會成員和當局人士道別,並在信友團體的見證下,從泰國副總理手上接受一串花環。

教宗接見泰國各宗教領袖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11月22日下午在曼谷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會晤了泰國18位宗教領袖,其中有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以及包括東正教領導人在内的各基督信仰教會代表,1500位學術界人士也在場。朱拉隆功大學是泰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以朱拉隆功國王的名字命名,王室成員都是在這裡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