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宗教對談

利瑪竇與儒學 Ⅱ

如今我們再看馮應京天主實義序: 「是書也,歷引吾六經之語,以證其實,而深詆譚空之誤,以西政西,以中化中。……語學,則歸于為仁,而始於去欲,時亦或有吾國之素所未聞,而所嘗聞而未用力者,十居九矣。」 利瑪竇神父既然研讀四書五經,自然深明以下講孝道之義的話:「孝子之事其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歿則喪,喪畢則祿。」(禮記祭統)「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

利瑪竇與儒學 Ⅰ

「利瑪竇與儒學」,應從兩方面來談,第一、儒學對利瑪竇神父的影響。第二、利瑪竇神父對儒學的貢獻。但不論從那一方面談「利瑪竇與儒學」的問題,我們須先了解一下儒學大概的含義。 儒家包括的範圍很廣,不單經學和理學是儒學,而且我國的文史和政論也脫不開儒學。因為自西漢以來,儒家思想便成為我國人文思想的主流。

依納爵靈修與佛教的交叉路

由耶穌會狄艾瑞神父編輯的新選集《朝聖者與聖人》今年三月底才在菲律賓上市,首刷旋即銷售一空,這本書主要是探討依納爵靈修與佛教的交集。書中包含了10位作者的文章,其中九人都是耶穌會士,他們對神學、佛學及其他亞洲宗教都有豐富的經驗。 狄艾瑞神父在書中引言寫說,基督徒祈禱有一個悠久的傳統,主要是促進覺察天主的臨在、養成正念及對默想的操練。他還提及了聖安東尼、艾瓦格略隱修士、神學家艾克哈特、熙篤會隱修士牟敦,這些人在整個基督教歷史上都是確實落實並積極度一個時時省察生活的人物。 依納爵靈修的核心是在萬事萬物中”發現天主”。每日省察訓練我們在日常生活的忙碌中養成一個暫停的習慣,好去審視自己,並期待在那裏發現天主。 這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多位作者都指出了聖依納爵與佛陀之間的異同,耶穌會士梅洛尼神父比較了這兩位的人生,並討論了佛教與依納爵靈修的契合點與分歧點,這有助兩者間持續對話。另一位作者耶穌會士皮耶瑞思神父則強調佛陀與聖依納爵如何在”透過自我否定達到自我實現”中找到中庸之道。還有一位耶穌會神父阿馬拉杜斯將焦點放在正念與無我這些佛教與依納爵靈修的基本原則上。這本書唯一的平信徒作者惠塔克則探討在依納爵神操與上座部佛教傳統上默想的倫理意涵。 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將重心放在佛教的禪修傳統上。歐漢龍神父藉著情境化的禪修及渴望學習東方傳統的西方神操,促進宗教之間的對話。梅洛尼神父則回顧呈現在傳統中的十一個關鍵元素,然後透過十世紀中國一位和尚廓庵所繪的十牛圖,點出在尋牛過程中從撥草尋牛、得牛、牧牛到入鄽垂手等不同的境界,作為尋求明路的隱喻。另外兩位耶穌會神父巴恩斯與薩米則探討了禪修與神操之間的動能。 另外,日本神父門脇佳吉的《禪宗與聖經》一書中將禪宗公案與神操避靜並列的四篇文章也收錄其中。此外,賽納科神父分享了他過去三十年親身參與佛教禪修與神操的經驗,並描述了如何將坐禪融入依納爵避靜中。還有耶穌會的庫斯馬諾神父也評論了魯本哈比托的《禪修與神操》一書中的二十七條直接引文。 這本選集的結尾是皮耶瑞斯神父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將記憶力與認知認定為一種特別的正念活動,這在佛法與基督教經文中都非常相似。

教宗接見泰國各宗教領袖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11月22日下午在曼谷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會晤了泰國18位宗教領袖,其中有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以及包括東正教領導人在内的各基督信仰教會代表,1500位學術界人士也在場。朱拉隆功大學是泰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以朱拉隆功國王的名字命名,王室成員都是在這裡完成學業。

漠視足以誘發敵意

「這次又是來過什麼節?」桃園機場的海關人員笑著對我說:「澳門假期真多,好羨慕耶。」 澳門作為近代遠東首個天主教教區,受過葡萄牙殖民洗禮,回歸後澳門的公眾假期倒是面面俱到,復活節、清明節、佛誕節、聖誕節應有盡有。人們說,這是「和諧澳門」又一鐵證。

教宗:教會始終在革新

教宗方濟各將於10月31日牧靈訪問瑞典,與信義會一同參加宗教改革開啟5百週年紀念。教宗在出訪前接受了瑞典耶穌會《信號》期刊與耶穌會《公教文明》期刊的訪談。他強調,「天主教公教」與「宗派」是兩個互相矛盾的詞彙。教宗認為信義會有兩項傳統值得學習,那就是改革與聖經。他解釋說,「馬丁‧路德在教會的艱難時刻最初提出的是改革,期望給錯綜複雜的局勢開一劑解藥。在於將天主聖言交託在子民的手中方面,馬丁‧路德有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