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與被剝奪者同行

為緬甸邁出希望的每一步

耶穌會澳洲使命單位 (Jesuit Mission Australia) 從2024年聖依納爵慶日開始,發起一項「抬起一隻腳活動」(One Foot Raised campaign),為深陷頻仍災害與戰亂的緬甸人民募款。在澳洲各地有許多耶穌會的學校、堂區、使徒工作單位,紛紛響應這項邊走路、邊祈禱的募款活動。「抬起一隻腳」仍持續進行中,個人或團體皆可加入,真實表達與緬甸人民同在。

【冬衣募集】2024點亮海上溫暖,冬衣募集中!

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漁港邊冬衣送暖活動邁入第八年,這幾年耶穌會在台灣關懷外籍漁工的拋磚引玉下,教友們及社會大眾開始看見來自海外東南亞的港邊弟兄們在寒冬時的需要,所以在寒冬前我們開始與大家一起募集禦寒物資,希望能夠幫助海上弟兄們不受寒,在異鄉的心可以被溫暖,讓主賞賜給我們的恩典,能夠一同分享給這群弟兄,彼此都成為有福的人。

透過貧窮我們可以看見天主?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曾是折斷的蠟筆。斷掉的剎那或許驚訝,但仍可繼續繪出只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圖畫。集結了19個社福與學界組織的窮學盟,八月底於耶穌會台北耕莘文教院一樓禮堂舉行的「向貧窮學習」講座,5位年輕工作者和一位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現身分享,觸動了現場所有來賓。他們重新看見「貧窮」的多種面貌,也看見天主不同的面容。

用水傳愛萬里 非洲坦尚尼亞水計畫

2024年暑假,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劉希平,在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董澤龍神父和東非省省會長基齊托.基因巴神父 (Fr Kizito Kiyimba SJ) 的引薦下,帶領由一位工程師及四位學生組成的「水團隊」,前往東非坦尚尼亞搭建淨水設施,以回應當地攸關性命的迫切需要。這也體現了耶穌會「前往最需要的地方」服務,以及「普世性使徒優先」的精神。

【講座】向貧窮學習: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時代中的生活調適

「當你自己,或是你所愛的人,被生活壓垮,陷入身心困境,你知道該怎麼做嗎?」如果你始終存有這個疑惑,邀請你前來聆聽這場由窮學盟與耶穌會耕莘文教院攜手合辦的講座。它是一場關於「適應不確定性」的講座,屆時你會了解,何以有時跌倒了不一定要立刻勉強站起,也可以躺在跌倒的地方讓自己坐好安定內心,或是在跌倒的地方躺下來,好好的休息。

效法依納爵大膽促進社會正義

為社會正義而奮鬥,終究是喜樂的,因為我們找到在團體中互為弟兄姊妹的意義。但我們很容易因為看見不公義的事,加上當做的事太多而退卻。依納爵的《神操》提醒了我們,即使在第三週要默觀十架上的苦難,但帶來治癒與釋放的第四週,默觀復活的主,終將到來。「受難」從不是結論,「愛」才是。

世界難民日 耶穌會提出宣言與倡議

每年的6月20日,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難民日」,耶穌會為了響應此重大日子,也為了關懷全球約1億800萬因武裝衝突、貧窮、天然災害而被迫逃離家園的弟兄姊妹,分別向普世大眾及各當權者,提出「同一人性」宣言和「款待之道」倡議,切盼人類大家庭的合一,以及難民的各項保障。

2024國際家務工日

同樣是提供有需要的家庭照顧服務,在家庭中的外籍看護工必需全天候隨時待命,更無勞基法的保障。但是由機構派遣的台籍看護,除了有勞基法保障外,更能按工作時數計酬。在6月16日「國際家務工日」這天, 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與資源夥伴們,一起到行政院衛福部前,透過倡議,向新上任的部長提出建議:重視外籍看護工的處境,並要求把家庭外籍事務工納入長照制度中。

離鄉背井活下去

「每位姊妹都珍貴 Every Woman Counts」是耶穌會在巴西主持的移民與難民服務的計劃,輔導難民婦女接受職業訓練並取得認證,以進入就業市場。黑人難民與移民婦女來到巴西,是弱勢中的弱勢,透過這個計劃,她們習得謀生的一技之長,並培養創業與拓展人脈的能力。它已服務了成千上萬的人,也成為巴西服務移民與難民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