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四年級學生邱綵蓁,在今年暑假和同系副教授劉希平老師、一位工程師及其他三位同學,在耶穌會的協助下,遠赴東非坦尚尼亞服務。她在當地小學為學生進行水教育,那成了她一輩子難忘的經歷,也為她的心靈上了寶貴的一課。
水教育的內容包含水的知識、水與健康的連結,以及製作淨化水質的過濾裝置。邱綵蓁分享說:「坦尚尼亞的孩子們充滿活力和好奇心,他們專心投入於課程並提出了許多問題;不僅接受我們所傳遞的內容,也在認真思考後分享他們的反思或疑問。我很開心,能和那群對學習抱有熱忱的學生們討論與交談。」

在坦尚尼亞生活後,她對於在台灣的生活更加珍惜和感恩。她坦言,直到出發前往非洲,在當地遇到熱水和電力供應不穩定、看見努力靠賣紀念品賺錢維生的人們,方才意識到自己平時在生活上擁有多少事物,也讓她對自己現有的一切感到知足。
待在坦尚尼亞的這一個月裡,學生們有很多機會能和耶穌會的神父及聖潔瑪 (St. Gemma Galgani,又譯聖瑰瑪) 的修女們一起共事。她說:「我對神父的第一印象是,他們非常善於溝通和社交。當我們為了搭建濾水設備在市區採購工程建設材料時,他們會大力幫助我們和當地的攤主協商談價;而修女們總是貼心地關照我們,並時時確認大家的健康與適應狀況是否良好。有修女的陪伴,我感受到滿滿的溫暖、愛與感激。」

抵達坦尚尼亞的第一天她即發現,學生住宿的修道院,讓人感到舒適且功能齊全,房屋周圍的庭院也令她感到放鬆。一走入修道院, 原本街道上充斥的多種聲音,包括交通的噪音、嘈雜的人聲、吵鬧的音樂等等,就變得單純了,取而代之的是從教堂傳來的歌聲、屋外鳥兒的嘰嘰喳喳,她十分享受這份寧靜與神聖。
她也在孔多阿 (Kondoa) 的聖潔瑪修女院參加過兩次彌撒,感受到神職人員投身教會服務的虔誠和熱忱。

雖然邱綵蓁不是教友,但在這趟非洲行中,她也感受到天主的臨在,讓他們得以度過重重難關,並平安順利地返家。最難忘的就是,在旅程最後兩週,團隊遇到了一些財務問題;每當他們預算快耗盡,工程建設卻尚未完成之時,總會冒出一些解決方法,讓所有的問題都慢慢迎刃而解。
這次體驗對邱綵蓁來說,確實收穫豐富。除了走了一趟內在旅程,還提升了她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英語口說等能力。她補充說:「當然,出國時體驗到各種文化差異,也拓寬了我的視野,看到國家公園一望無際的景色,更讓我感受到自然界的磅礡與偉大。」

文/圖提供: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邱綵蓁
文字整理:莫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