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巴黎利氏學社社長、法籍漢學專家勞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鑽研道教、中國宗教與地方社會,長期奔走於台灣、中國及香港等亞洲地區進行田野調查,研究各地的民間信仰與習俗。這次應台北利氏學社的邀請,直接以中文分享他個人如何從新教徒轉變為天主教徒的信仰旅程。
一位研究道教儀式學者的靈修之「道」——由新教徒成為天主教徒的信仰旅程
與「粽」不同:在文化交流中關懷外籍移工與移工雇主
端午節前夕,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 2023 年 6 月 11 日 下午在耕莘文教院舉辦「與粽不同–讓愛串在一起」活動,邀請在台的外籍移工、移工的長照雇主參與。當天的活動以文化交流與包粽子體驗,連結長照資源講座,為與會者提供一場暖心與知性的關懷饗宴。
耕莘60週年 老照片及故事徵集
曾幾何時,它是臺北市南區的地標,連台電都沒它高,一甲子以來它曾經是許多北漂大學生在台北的家,在裏面服務的耶穌會士,曾是許多人第二個爸爸。
辛丑金牛到,春臨福滿門
鼠去牛來,今年是金牛年,也是聖若瑟年,更是家庭年,祈求天主保守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有牛的堅毅,勇敢面對一切挑戰,扭轉乾坤,展現新的希望、新的氣象。
百歲永續 耕莘常新
賴甘霖神父來自西班牙,住在台灣超過半個世紀,他高齡104歲,比台北101還「高」;他有豐富的人生經歷,道不盡,說不完。他一生秉持基督的精神,懷抱著熱忱與勇氣,獻身福傳,在一切事上「愛與服務」,那也正是他長壽的秘訣。 耕莘文教院是他這一輩子住過最久的地方,感情也最深,半個世紀以來,耕莘有很多的變化,他衷心期望耕莘文教院能為台灣社會提供更進一步的協助。
生命之詠—憶陶雅谷神父
我彷彿又回到六十年代,又回到文學院的教室內,聽陶雅谷神父朗誦著享利.郎非羅(Henry Longfellow) 的生命之詠(A Psalm of Life):
賴甘霖神父與耕莘文教院
高齡104歲的賴甘霖神父在他的生命中,經歷過許多戰亂,他說,如果沒有天主,他無法處之泰然。 他住在耕莘文教院長達半世紀,對耕莘有深刻的感情,也期望耕莘能為台灣社會提供進一步的幫忙。 敬請期待十月三號完整版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