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靜,不一定在固定的空間裡,也可以是在大自然中邊騎車、邊找天主。今年夏天,泰國北部就有一場另類避靜,邀請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學生「騎」聚一起,發動摩托車,展開避靜的旅程。
在路上的避靜
盧安達與蒲隆地的修和避靜
當你沈浸於盧安達和蒲隆地滿是創傷與苦難的歷史當中,要和好談何容易。然而避靜的挑戰也在於,發現天主並沒有拋棄人類的故事、發現生命比死亡更為強韌。我們從一週避靜中所獲得的經驗,深具力量且令人感到慰藉。
聖伯鐸.法伯爾:視阻力為動力的愛的通傳者
他在天主身上,視阻力為成長的動力;天主在他身上,化阻力為前進的助力…
「爵夢.覺夢」:聖依納爵瞻禮講座暨感恩祭圓滿舉行
耶穌會中華省為慶祝今年的聖依納爵瞻禮,以「夢想」為主題邀請到兩位耶穌會士以及四位青年分享。慶祝活動以省會長董澤龍神父主禮的隆重彌撒結束。
真實與謊言的戰爭–從神操看「人選之人:造浪者」
本文作者透過台灣電視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兩個角色,與《神操》第二週裡的「兩旗默想」加以對照,幫助我們在「真理與謊言」的爭戰中做出判斷與選擇…
天主的形象
為你而言,天主是誰?此刻祂以怎樣的「形象」來跟你來往?是朋友?是慈父?是法官?這形象對你跟天主建立成熟的關係是有助益或妨礙呢?
敬禮耶穌聖心:以愛還愛、以心體心
向耶穌聖心祈禱意味著以愛還愛,對耶穌的深情大愛作出愛的回應…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獨行 依納爵‧羅耀拉 LIV
第五十四章:照顧貧苦 給兒童講道 有許多使徒工作,依納爵都親力親為,特別是在初到羅馬的幾年。一五四一年夏天,他特意安排了四十天時間給兒童講教理,這也是他在《會憲》中,要求他的兄弟履行的服務。他受這使徒工作所吸引,是否因為這工作卑微,不被重視,而他們又是大學的碩士生呢?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獨行 依納爵‧羅耀拉 LIII
第五十三章:身繫羅馬,1540–56年 明朗化 依納爵對未來的模糊感覺,現在成了過去;教宗在一五四零年九月正式批准耶穌會成立,給他們鋪了前路。 依納爵曾夢想著耶路撒冷,卻在羅馬被喚醒。 他來到羅馬,根本沒想過創立修會,現在卻成了修會的總會長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獨行 依納爵‧羅耀拉 LII
第五十二章:依納爵被選為會長,1541年 沙勿略往東方 一五四零年九月,當修會正式獲准成立時,同伴們人數只有十一個,而他們亦已經分散到各地,所以不能聚在一起為此舉行慶祝。他們認為服務他人是最重要的,慶祝修會誕生是次要的
JCEP 靈修代表會議:辨識後現代時期世俗化的挑戰和機遇
耶穌會歐洲區聯會(JCEP)負責靈修服務的代表們近期在羅馬召開會議,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挑戰,同時探討後現代時期「世俗化」對信仰和靈修上的影響。雖然在歐洲出現了「自助餐式的宗教」以及「無教堂的靈修」現象,人們卻渴望藉由神操做心靈的重整。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獨行 依納爵‧羅耀拉 LI
第五十一章:「天主的手指在這裏!」1539年 隨時待命 同伴們決定成立修會之後不久,教宗便任命布諾特和勞德理格兩人去錫耶納,改革當地的女隱修院,並照顧那裏的大學生。十一位修會創辦人從此便再沒有聚在一起了。在五月四日,仍留在羅馬的七位同伴,再簽了一份文件,奠定了耶穌會的基石:成員會向教宗發特別的服從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