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靜,不一定在固定的空間裡,也可以是在大自然中邊騎車、邊找天主。今年夏天,泰國北部就有一場另類避靜,邀請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學生「騎」聚一起,發動摩托車,展開避靜的旅程。
泰國的耶穌會士近日推出一種全新的避靜方式,結合了三種不同的活動或靈感來源:
(1)依納爵的神操
(2)佛教的冥想
(3)摩托車背包旅行
他們稱這種避靜方式為「在路上的避靜」(retreat on the way),因為獨樹一格,吸引不少從泰國北部前來,不分宗教背景的學生。
避靜為時兩天一夜。參加者騎著摩托車從清邁的耶穌會七泉靈修中心到沙邁縣班登宏 (Ban Den Hom) 的聖若瑟教堂,全程約為85公里。
八月12、13日,約有20位泰北天主教學生網絡 (Catholic Student Network in the North of Thailand)的學生,前來參加「在路上的避靜」,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是在清邁就讀大學。旅途中,我們停下來三次,每一站都標示為祈禱地點,讓學生在那裡有30分鐘的靜默或冥想。
圍坐分享
每次暫停後我們重新上路,繼續摩托車之旅,並向臨於大自然中的天主和身邊的人,敞開我們自己。這三次的暫停主題分別是:
(1) 「放手」,清除我們心中的雜念和憂慮
(2) 在大自然與受造物中發現天主
(3) 作自省與感恩
在我們選定過夜的地點聖若瑟教堂,我們進行泰澤祈禱,還圍著一團營火相聚,透過演戲、歌唱和跳舞等有創意的方式,分享我們的體驗。我們和當地村民一起享用愉快的烤肉晚餐,讓他們也能沾染我們的喜樂。隔天,我們與他們一起參加主日彌撒。

回程路上,我們停在某處進行分享。學生分享他們的感受和從避靜中獲得的洞見,也分享他們想在靈修生活和學業上日漸增長的希望。
有個學生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避靜。一開始我猶豫著要不要來,但現在,我發現來了真是值得。獨處對我是個好機會,從那些讓我忙碌的事情中抽身,緩下步調來。我也有機會交到新朋友。透過這次旅程,我意識到如果有時間停下來反省,我的生命將更有意義。」

在一個佛教國家和現代科技影響的大環境下,要讓年輕人遠離手機和迎合社會的需求並不容易,尤其是大學生,哪怕只是個能豐富他們靈修生活的短短避靜。我們為此次旅行感謝天主。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們與天主、自然和彼此建立關係。
雖然我們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從基督宗教、佛教到泛靈論,但身為泰國北部天主教學生網絡的成員,我們是一體的。
撰文:耶穌會神父 范吳黃勇 (Pham Ngo Hoang Dung SJ)
越南籍的范神父投入泰國服務,目前是泰北天主教學校網絡的大學校牧,也是七泉學術基金會 (Seven Fountains Scholarship Fund)的負責人。
文章來源:耶穌會亞太區聯合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