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追隨利瑪竇

梵二大公會議文件《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中指出,“教會既以促進人與人,甚至民族與民族間的團結互愛為職責,在此首先即考慮人類共有的問題,以及推動人類共同命運的事”(1)。大公會議文件繼續強調,「如果我們不願對依照天主肖像所造的人,以兄弟手足相待,那末我們便無法呼求萬民的天父」(5)。

在《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開啟、在《眾位弟兄》中也重申了的普世手足情誼,也是偉大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神父所走過的人性和基督信仰歷程的前景。四百一十三年前,即一六一O年五月十一日,他在北京安息主懷、並安葬在了那裡(前天是他安息紀念日)。

在利瑪竇身上,恰恰是對信仰恩典的感激之情激勵著他去與中國的男女老少相遇、視他們為手足兄弟。我們所介紹的這部新作也是沿著利瑪竇神父開闢的熟悉的、熱愛中國人民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教宗方濟各在《公教文明》中文版首發式上,指利瑪竇神父是文化工作的參考範本。他從馬切拉塔出發離開祖國意大利,毫無保留地愛中國、沒有任何征服的計劃。相反,他自己也成為了中國人。這仍然是中國天主教徒在當今和未來可以走的道路。他們蒙召充滿喜樂地見證耶穌對全體中國人民的愛、耶穌對所有人的愛。

利瑪竇在他稱之為「另一個世界中國」中推動著其見證基督的使命時,還教會他的這些新的兄弟,即中國兄弟們使用星盤,或為他們製作地球儀。今天,中國天主教徒和全世界天主教徒一樣,都蒙召展示出,那些與耶穌為伴的人只想帶來美好的東西,並與大家分享。那些有益於和平的東西,也讓人的內心充滿喜樂。

轉載自 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