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從那裏起身,往提洛和漆冬境內去了。他進了一家,不願任何人知道,但是不能隱藏。
當下就有一個婦人,她的女兒附了邪魔,一聽說耶穌,就來跪伏在他腳前。
這婦人是個外邦人,生於敘利腓尼基;她懇求耶穌把魔鬼從她女兒身上趕出去。
耶穌向她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
那婦人卻回答說:「主!是啊! 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孩子們的碎屑呢!」
耶穌對她說:「為了這句話,你去罷! 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
她一回到自己的家裏,看見孩子躺在床上,魔鬼已出去了。
需要靈感
- 當期待中的默西亞或救世主從天而來時,有人認為祂會帶來審判及懲罰,但耶穌說,祂來是為治癒我們的關係──與天主我們天上的父以及與我們彼此──這關係已經破裂。對我們而言,要強調的是互動,就像孩子與溫柔的雙親之間一樣。
- 這位非猶太背景的婦女可以教導我們一些有關祈禱的東西──因為在她與耶穌間的自然互動中,她的態度就像一個信任他人的孩子一樣。她甚至持續不懈的與耶穌對話──就是這個方式,耶穌祂自己也教導我們這樣做。在祂教導我們如何祈禱時,祂告訴我們要持續。「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就賜給你們;你們找,就能找到;你們敲門,就為你們開門。」(路11:9)
- 這位婦人的信仰深度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模範。她並未將女兒帶到耶穌的跟前,但在她眼中,她預期遠距治療不是難題。耶穌有時說,祂在外邦人身上看到比自己人更深的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