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从那里起身,往提洛和漆冬境内去了。他进了一家,不愿任何人知道,但是不能隐藏。
当下就有一个妇人,她的女儿附了邪魔,一听说耶稣,就来跪伏在他脚前。
这妇人是个外邦人,生于叙利腓尼基;她恳求耶稣把魔鬼从她女儿身上赶出去。
耶稣向她说:“应先让儿女们吃饱了,因为拿儿女的饼扔给小狗是不对的。”
那妇人却回答说:“主!是啊! 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孩子们的碎屑呢!”
耶稣对她说:“为了这句话,你去罢! 魔鬼已从你女儿身上出去了。”
她一回到自己的家里,看见孩子躺在床上,魔鬼已出去了。
需要灵感
- 当期待中的默西亚或救世主从天而来时,有人认为祂会带来审判及惩罚,但耶稣说,祂来是为治愈我们的关系──与天主我们天上的父以及与我们彼此──这关系已经破裂。对我们而言,要强调的是互动,就像孩子与温柔的双亲之间一样。
- 这位非犹太背景的妇女可以教导我们一些有关祈祷的东西──因为在她与耶稣间的自然互动中,她的态度就像一个信任他人的孩子一样。她甚至持续不懈的与耶稣对话──就是这个方式,耶稣祂自己也教导我们这样做。在祂教导我们如何祈祷时,祂告诉我们要持续。“所以我告诉你们:你们求,就赐给你们;你们找,就能找到;你们敲门,就为你们开门。”(路11:9)
- 这位妇人的信仰深度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模范。她并未将女儿带到耶稣的跟前,但在她眼中,她预期远距治疗不是难题。耶稣有时说,祂在外邦人身上看到比自己人更深的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