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t_image

取自《伯多祿前書》的讀經二,是我們每次念《信經》時宣誓的信仰。伯多祿宗徒給我們指出天主在耶穌基督內更新一切的事實;耶穌基督經過一次性的死亡而戰勝了死亡,祂不只不再死亡,反而享有永生的光榮,坐在天主右邊,萬物都屈伏在祂權下。《智慧書》在解釋諾厄的得救時說:「不義者在憤怒中背棄了智慧,遂怒殺兄弟而自取滅亡。因他的緣故,洪水淹沒了世界,仍是智慧指引義人,藉著賤價的木材,拯救了世界」(智十3-4)。不義者也把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但藉著十字架這一個更加賤價的木材,天主再次並且決定性地拯救了人類。十字架更因而成了人類確切的救恩證據,因為耶穌「親自承擔了我們的罪過,上了木架,為叫我們死於罪惡,而活於正義」(伯前二24)。

這主日的福音敘述在若翰被監禁以後,耶穌重新振興若翰的使命,宣講悔改和天國的福音。耶穌說的「天國臨近了」(穀一15),並非指天國還沒有到來的意思,而是說天主重新使天國臨現了,因為耶穌在曠野中就重新生活在原始樂園安詳的境況了。人受了撒殫的試探,失去了樂園,但耶穌現在戰勝了撒殫;在洪水滅世之後,人與野獸互不信任,互相畏懼和對立(創九2),但耶穌現在充滿了對上主的認識,與野獸重新安然共處(參閱:依十一6-9);人在犯罪及被趕出樂園後,天使也與人對立(創三24),但耶穌現在卻受天使的服侍。因此,這是天國臨近的圓滿時刻,也就是我們重新與天主、與世界萬物、與天使和好的時刻。

在四旬期間,我們常用一些特定的詞彙,例如:悔改、補贖、修好、克苦、犧牲和奉獻,當然也包括守齋和祈禱。這些動人的詞彙其實可以歸納在一個主要的行動之下,那就是:我們或多或少都必須在生活中做些改變及革新。我們需要改變和革新自己,因為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已經受到了破壞,背負著太多和太重的罪惡的後果、過失、軟弱和缺點的重擔。這些重擔沉沉地壓在我們身上,使我們再也無法承受下去,不得不作出改變。
然而,儘管我們很多時候及很多次意識到必須改變和彌補我們的缺失,但是我們還仍舊不停地跌倒,而且很淒慘、很可憐、很可悲地跌倒、重犯。罪惡總不會輕易放開我們。

然而,即使我們屢次失敗,我們心底裡仍然清楚知道,某些事情就是必須有個了斷。這個了斷只有藉著誠懇犧牲的意願才能達成,物質和靈性上的犧牲、團體及個人的犧牲。
四旬期同時也是相互扶持的時期,因為整個教會一起祈禱和慶祝天主的仁慈,一起為彼此向天主呼求憐憫和救恩。若我們在悔改和修直的道路上邁出一步,我們可以肯定整個教會都在鼓勵我們並給予我們一切所需的支持。因此,讓我們好好地善度四旬期,努力悔改、作補贖和犧牲,並且也去覺悟天主在我們的生命中給予我們的諸多恩寵。阿們。

本文轉載自天主教在線,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