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別隨便批評人 去酒吧就是為了與朋友歡樂一下放鬆身心,不是去嚼舌根,對在場的人說長論短。我們不能判斷別人,沒有罪的人才能第一個丟石頭。各人處境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有相似的靈修培育或是相同信仰。就算在堂區,也別八卦說閒話。教宗方濟各曾告誡我們說人閒話足以殺人。我們都是天主寵愛無比的子女,等到適當的時機,謹慎選擇具建設性的評論,要能夠引人深思,要常常想著他人的優點。 8. 樂趣 德肋撒說女說過「喜樂的心是充滿愛的心…要是你喜樂,你的眼神、外在、言談與思想都閃耀著光芒。這是藏不住的,喜樂無所不在。無論你走到哪,天主的喜樂常伴左右,要是你與好朋友相聚,好好享受那時光,且讓你的快樂引起身旁的人的注意與好奇。」讓你的言行舉止帶領他們更親近天主。如果去酒吧,當然不能苦著臉或帶著壞心情。如果你真的心情不好,那就不要出門。出門就是要與朋友們一起好好玩,當然天主教徒都知道甚麼才是真正的《樂趣》。 9. 朋友醉過頭,請幫助他 保護他們、幫助他們,送他們平安回家。隔天記得告訴他或她狀況。要是你就是那喝醉的人,請讓朋友幫助你。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最好就別去酒吧了。別讓自己處於無法掌握的狀況。 10. 別整晚盯著手機 不只是在酒吧,任何社交場合都一樣,一群人各自盯著手機看,而不看著彼此的臉交談,真的很掃興。真實的相遇與交流不是透過手機或螢幕,這根本不《智慧》,坐在你面前的真人能接收到的訊息就是「我不在乎」。在任何場景下,這樣都很不好,尤其是在酒吧。為什麼?因為你對周遭的事毫不在意,而有些人專挑這樣的人下手,手機就好好放在口袋裡吧! 11. 如果你有女朋友,那就別搞曖昧 如果你有女朋友,那就跟她一起去酒吧。如果你單獨跟著一群朋友前往,又剛好遇見某個吸引你的人,千萬跟對方進行過於親密的交談。保護自己,守護你的愛情。玩火必自焚。 12. 不要打情罵俏(尤其女孩子) 這跟上一點有關,女孩子都喜歡被愛慕,很多時候我們注意到有人正盯著我們看,我們想得到更多的青睞,而沒有深思熟慮。如果你不想別人來搭訕你、跟你打情罵俏,那就不要跟別人打情罵俏。虛榮是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的,只會把你領往尷尬的場面。不要忘了,很多人去酒吧是想找樂子、找一夜情。你不是一夜情玩咖。 13. 天主教徒不玩一夜情 延續上一點,如果你遇見一個有意思的人,那就跟他聊天,這樣就夠了。把他介紹給一起來的朋友,保持聯繫,繼續用久一點的時間彼此認識。我們不是拋棄式、用過即丟的物品,世界總想如此說服我們。別掉入女性主義或是男子氣概的意識形態,以為人可以自由任意的使用身體。愛自己、尊重自己,也愛人如己。 14.如果人問起你的信仰,那就福傳,在酒吧內使徒工作不休假 前提是他們開口問你,你上酒吧不是要去講道理,但要是有人問你,就隨時準備好大大方方的回答。最好的福傳就是我們的生活見證。 15. 如果有人對你的朋友不禮貌,請維護你的朋友 無論男女都適用,今日不只是男性會對女性做出讓人不舒服的舉動,女性反過來也可以是很不得體的主動方。如果有個女孩對你的朋友提出不合宜的提議,幫助他脫身或是溫柔巧妙的引開那女孩的話題。別會錯意:絕不要起衝突。暴力一點幫助都沒有。要小心這些危險或是輕浮的對象,要避開他們。 16. 朋友喝太多時要他們一把,但別忘了他們也是有當笨蛋的自由 我知道我已經講過這點了,但值得重申一遍:幫助他們明白自己已喝夠,甚至喝太多。幫助他記得有個女朋友在家,他與這位陌生人的談話會為自己惹上麻煩。幫你的朋友從跟這位陌生人不短的談話中脫身,但當你這樣做時,也別忘了他們也有當笨蛋的自由。總之,因為你的堅持而使他們惱怒你,總是比你丟下他們自己面對危險與放縱的行為而受傷還來得好。怒氣會消退,但傷口會留疤。 17. 說不 就是這麼簡單,當你想說不,就說不。我不喝酒、我不要再喝了、就到此為止、我已經有女友了、不了,謝謝你、不、不、不要。拒絕會傷害你的事,並沒有什麼損失,沒有什麼好不好意思的,不卑不亢地說不。 18. 別透露太多你私人生活的訊息 這是個很好的建議,想想看:一男一女在一間酒吧,相談甚歡,他很有興致,且想跟那位女孩更進一步。沒有說不,也沒有快快脫離那情境,女孩解釋半天且透露隱私,那都是些不適合與陌生人分享的內容,更何況是在酒吧。事實上我是個處女…不!這可不是閒話家常的題材,這很隱私、很個人。透露像這樣的內容只會讓你暴露在危險之中,在酒吧千萬不要透露你個人生活的細節,這叫謹慎。言盡於此。 19. 魔法消失前回家,就當自己是灰姑娘吧! 訂下回家的時間,這時間不只是幾點幾分,更取決於你周遭的環境和身邊人的處境,總是跟著和你一起來的朋友們,不要落單或只跟剛認識人一起,就算你覺得他是個好人。千萬別傻了,外表會騙人的。(全文完) 作者 Silvana Ramos ※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來信吿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教會青年夜店好咖 Ⅱ
教會青年夜店好咖 Ⅰ
我承認曾經遠離天主好幾年,但不表示天主就棄我不顧。我深信天主常伴左右,引領我、保護我,甚至不讓我傷害自己。相信母親的祈禱起了很大的作用,謝謝媽媽。 不久前我讀到關於在法國開設的天主教酒吧,心想這真是個好主意,要是附近能有個如此健康、安全,能夠安心分享、慶祝與社交的場所,那該多好。
母親的遺產
「死亡就像一座大山,每個人從不同途徑邁向這座山,但最後都走向這座山。」──卡洛。 「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為友矣。」──莊子 「我們無所懼於死亡,正如太陽無所懼於黑夜一樣。」──叔本華 在只注重現世,而缺少「來生」關懷的中國文化裡,「死亡」自古就是人們所避諱的話題,自古及今,人們提及「死」字總是感覺晦氣。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避而不談。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源於沒有真實的信仰。
敬業樂業的天主教友「龍婆」
八十歲的羅蘭,在大銀幕上飾演「龍婆」一角成為經典icon。但眾所周知她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年少時已受著神的恩典,對於宗教信仰與「問米婆」、大奸角等演出,羅蘭姐都以平常心看待,敬業樂業的她,從沒視兩者有任何抵觸。
父親節專題┃Happy Father’s Day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您的名為聖。我們感謝、讚美您。我們在您的面前跪拜,承認,在您的以外我們沒有任何好處。我們所有的好的都是您所賜給我們的。我們的聰明智慧都是您所賜的。我們的成就都是您讓我們做的。 神啊,今天我們為父親們禱告。您是我們在天上的天父,所以您是我們做父親的人的模範。今天不但為做父親的人代禱,也代表做父親的祈求您,幫助我們擔負好我們在家裡面的責任。祈求您,像您愛我們一樣,幫助我們愛我們的家。像您對我們保持忍耐一樣,幫助我們對我們的家人保持忍耐。像您支持我們一樣,幫助我們支持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像您為我們設想,供應一切的需要一樣,求您説明我們為我們的家好好地設想,供應一切。 天父,做父親的我們向您承認,我們時常面對家庭問題和挑戰。我們不知道應該怎麼樣處理這些問題才好。請您賜智慧給我們。我們渴望成為做成功的父親,但是我們覺得自己軟弱無力。我們願意親近妻子和孩子,表達愛和溫暖的態度,但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請您幫助我們。我們希望孩子將來長大成材;請你幫助我們做他很好的榜樣。請您讓我們知道怎麼樣引導孩子,鼓勵他而不要洩他的氣。妻子也是您賜給我們的好禮物。請幫助我們尊敬妻子,愛護妻子,感謝妻子。請幫助我們與妻子共同生活,使家庭美滿快樂。 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門 本文轉載自生命之光廣播電臺,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
默禱和默想 Ⅰ
「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他,找到了他,就向他說:『眾人都找你呢!』」(馬爾谷福音1章35-37節) 我們生活在一個嘈吵和急速的年代。我們畏懼寂靜,覺得寂靜難耐。我們總是想被繁忙勞碌的事情纏身。
給低頭玩手機的媽媽洗腳
雲南大理電視臺官方微博發佈一組“感恩母親節”的照片,小朋友們在活動上念古詩、唱歌,還給自己的媽媽洗腳,舉辦這樣的活動中,幼稚園希望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感恩、孝順,但現場照片顯示,一些媽媽似乎只顧著低頭玩手機,而完全忽視了孩子們的感恩和愛的行動。 看完這篇報導,我不禁感到些許悲傷,孩子們是那麼的天真、懂事,而媽媽們卻是那麼的心不在焉。
小談祈禱
人與人通過交流互相瞭解,這是語言的力量;人與天主通過溝通蒙受恩寵,這是祈禱的力量。忘不了兒時耳邊教友們念的經文。父母常說我們通過念經達到與天主交談的目的,於是經文我熟記心中,但對其中的意義卻很茫然。 雖然這樣,但這些一直伴隨著我們精神生活成長的經文,也為我們的信仰生活點燃了一盞明燈。
師法聖法伯爾,空虛自己,活出基督 Ⅰ
對於大公教會來說,2013年是一個很特別的年,這一年教宗本篤十六世突然宣布2月28日退位。當世人都在懷疑,天主教會還有沒有可能脫離財務、神職人員涉及性醜聞等不斷的風暴時,天主卻在這時候賞給我們一位弟兄,來自阿根廷的樞機主教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於3月13日當選伯多祿繼承人,並於3月19日就任第二百六十六任教宗。
獨身聖召何其少
筆者在西歐十四年,造訪過許多圖書館,想搜集一些明清期間在中國傳教的西洋傳教士,不太贊助在中國培植道地的神職的理由。直接的檔案一無所獲,間接的答案是有。 近代天主教傳入中國,首推利瑪竇,他於一五八三年即到中國內陸,肇慶,南京,北京。然而,第一批中國神父劉蘊德,吳漁山,萬其 淵在南京晉鐸,時在一六八八年八月一日由羅文藻主教祝聖,已經事隔一百多年。
聖神的恩賜
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斯特(Robert Frost)曾經寫道,在我們內有種與生俱來的東西,不喜歡把事情分門別類。好吧,也有另一種不能根除的東西,喜歡列清單,特別是兒時領洗的天主教徒。
【活出信仰】苦難耶穌像出遊雜感
每年四旬期一開始,澳門總有「苦難善耶穌」(葡語 Bom Jesus dos Passos,又稱「大耶穌」)聖像出遊。今年母親的背部痛得很,陪她針炙而未能全程參加,只是在末段(聖老楞佐堂至聖奧斯定堂)才能趕上。 當我去到聖老楞佐堂時,苦難耶穌像已越過聖堂走在前面,龐大的隊伍跟在後面,是主教神父等神職人員、協助攙扶聖像的工作人員、旗幟手、輔祭等人,之後是警察銀樂隊,緊隨的是虔敬的教友,兩旁還有不少維持秩序的警察、放下生意一旁的老闆店員、還有看熱鬧的遊客、愛拍照的龍友等,我站在聖堂的樓梯上觀看,望向通往西灣的卑弟巷,密密麻麻的人潮看不到龍尾,耳邊傳來的是警察的哀樂、與信友整齊一致的頌禱聲,沒有叫喧、沒有嘈吵雜聲,整個氣氛是莊嚴神聖的,因為── 一個義人為我們背起了十字架! 我擠身在遊行隊伍裡面,那個人的背影讓我目不轉睛,腦袋裡問題不斷浮現: 祢的十字架有多重?祢的傷有多痛?祢現在是怎樣的心情? 思緒一下湧向二千多年前,若我是當年的民眾,我會用什麼態度面對?會跑上前幫一把?會為祂抹淚抹傷?還是會躡手躡腳地跟在後面不敢吭聲?遠遠躲在一旁偷看嗎?抑或像很多人一樣不分青紅皂白的附和,高喊: 釘祂在十字架上! 隊伍緩慢地往前行,期間有停留不動,教友以外文呼喊著,我並不清楚說的是什麼,後來查看資料,才得知是在整條遊行路線設有七處,穿著白衣,扮演聖婦韋洛尼加的少女,高聲向著群眾,以拉丁語朗唱哀歌一段:「你們所有路過的人啊,請細心觀看,有誰的痛苦像我所受的一樣」(哀歌1:11);她同時向路人展示手拿印有耶穌臉容的白巾,所有參加遊行的教友均以拉丁語回應唱出:「Parce Domine, parce populo tuo, ne in aeternum irascaris nobis」意即「上主,請寬恕你的百姓,不要永遠惱恨我們。」接著由領禱的司鐸誦唸禱文,教友則以葡語答唱:「Senhor Deus, misericordia」 意即「主,天主,求祢憐恕。」整齊的禱聲不斷廻盪著,直達天際,只為我們每天大大小小的罪過懺悔-思想的、行為的: 「我所願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卻去作。」 我們魚貫進入聖奧斯定堂裡,隨著司鐸的葡文講道、祈禱及整個禮儀結束後,所有教友均可上前親吻「大耶穌」,以及走向平時不能接近的祭壇後方──那裡有十字架上的耶穌、下方的瑪利亞、若望及婦女。近距離看見這些巨大的聖像,實在震憾,「大耶穌」神情嚴肅,腳上的傷痕已乾涸;十字架上的祂則雙目向下望,臉容是安詳的;十字架下方的他們,哀傷得不能言語,大概已被淘空! 祢無罪,卻勇敢地接受審判、忍受所有加緒身體心靈的痛苦,背著刑具走了長長的一段路,面對無禮辱罵嘲笑的群眾,不哼一聲,只為贖我們的罪過,甚至為我們請求主的寛恕;祢身上的釘痕,不也是我們無情地一下一下地打入的嗎?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 但是,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 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 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四旬期的禁食、悔改、克己、補贖是一個口號嗎?我們又能回報什麼? 作者:小魚兒 本文轉載自天亞社 ※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來信吿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延伸閱讀 ◎【會士剪影】傲氣背後的朱恩榮神父(一) ◎【馬年賀歲】耶穌會的春節祝福──會長篇 ◎【會士剪影】沉思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