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電視臺官方微博發佈一組“感恩母親節”的照片,小朋友們在活動上念古詩、唱歌,還給自己的媽媽洗腳,舉辦這樣的活動中,幼稚園希望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感恩、孝順,但現場照片顯示,一些媽媽似乎只顧著低頭玩手機,而完全忽視了孩子們的感恩和愛的行動。
看完這篇報導,我不禁感到些許悲傷,孩子們是那麼的天真、懂事,而媽媽們卻是那麼的心不在焉。手機、網路這種現代媒體充斥了人們的心靈,代替了親情、友情、愛情,最終卻使人們變得冷漠無情。
今年過年放假期間,幾家親戚一起帶孩子去鄉下小住。熬到一周的時候,孩子們都挺不住了,因為他們手機裡存儲的內容三天不到就看完了,流量也所剩無幾,窮鄉僻壤的村落裡沒有Wifi的生活對他們而言,好似已達極限。孩子們的情緒越來越焦躁不安,隨時都有爆發的趨勢。
關於手機,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公開活動上,教宗方濟各談到了家庭成員一起吃晚飯,同時保持目光接觸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教宗說:“幾乎從來不在一起吃晚飯,或者說從來沒有在晚飯飯桌上交流,只是看電視或智慧手機的家庭,幾乎不能算是一個家庭。”
是的,教宗早早也意識到了手機、網路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人與人、人與家庭之間的關係的巨大“災難”。
於是,從那次寒假之旅回來,我們就在家庭中制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規矩,給孩子,也給大人。那就是,週一到週五,從下班、放學回到家的開始,無論是誰,都不能使用電子產品。手機一律靜音,電腦、平板一律關閉。
剛開始,大家離開了這些電子產品,都感覺無所適從,後來,便漸漸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使八小時之外的生活充實起來,家裡不但多了念經祈禱的歌聲,也比過去多了更多的歡聲笑語。
孩子喜歡聽故事,我們就從聖經中挑選出很多孩子喜歡聽的故事,像“諾厄方舟”的故事,“梅瑟帶領以色列人民過紅海”的故事,“耶穌和富少年”的故事,孩子不但聽得認真仔細,還能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跟我們討論。晚飯後沒有手機和網路的難熬時間,仿佛變得很短,孩子往往還意猶未盡就到了該休息的時間。
每天到了晚禱時分,孩子不再邊念著經邊抓耳撓腮地左顧右盼,而是專心跟著我們念玫瑰經、唱讚頌和感恩的歌曲。這樣的好習慣,甚至也帶到了學校,老師反映,上課時,孩子變化很大,學習也專心多了。
作為教友,教宗的話,我們聽進去了多少?身處網路社會的我們,又在手機、電腦上耗費了多少時間?我想,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掌控和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將為我們的信仰及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而開頭“孩子為媽媽專心洗腳,媽媽卻低頭自顧自地玩手機”的一幕也將不會再重新上演,家庭親情間的關係將更加融洽無間。
作者/未央
來源/《信德報》2017年11月5日,40期(總第744期)
本文轉載自信德報,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