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依納爵靈修

在四旬期的沙漠邊緣

半夜進入沙漠,首先感受到的是酷寒與沙塵,但日出之後,卻能見證滿眼從沙丘上反射的金光。現在的我們,也在四旬期的沙漠邊緣等待,身為天主子民,我們即將踏上旅程眺望沙丘之際,需要懷著什麼心態呢?透過靈性操練 (spiritual disciplines) ,我們能夠觸及哪些真相呢?

四旬期裡的謙遜

謙遜的概念簡單但實行不易。我們與人往來的許多動機,皆會限制內在的自由。我們確實需要愛,需要朋友、團體,且與他人有所連結。但我們也蒙召成為更肖似基督的人,也就是謙卑,較不依戀感謝、關注或尊榮。伴隨謙遜而來的愛本身,它的臨在更深刻久遠。

守齋是具體的愛德行動

守齋可以增長愛德,也是我們與天主關係的一部分。除了透過禁食,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來實踐守齋?這裡提供你三個重點,審視哪些習慣對他人、對你自己,甚至對團體不利,應將它們捨棄,好把守齋化為具體的愛德行動。

痛苦中的省察

每日省察意在幫助我們於生活中,留意天主在哪裡。我們透過省察,專心檢視剛過的這一天點點滴滴,有何感謝、有何懊悔,對未來抱有什麼希望。這個祈禱方式很簡單,但遭逢疾病、哀傷或創傷的痛苦時,似乎又讓它變得很艱難。現在提供的版本,正可在這些非常時期派上用場。

和好的恩寵

「我知道聖事是教會的寶藏,也是帶來基督力量的奧蹟,但我的心尚不安定,所以仍不情不願的。恐懼在我的腦海中編造了無數的藉口,然而我揮不去這個渴望。」說這話的作者,拖著腳步走進教堂,即使在辦告解,內心也止不住懷疑和評斷,但最後天主傾注恩寵給她,讓她因此找到渴求的平安。

當情人節遇上聖灰禮儀星期三

今年的情人節和聖灰禮儀星期三正巧落在同一天,乍看之下,兩者之間沒有多大的交集,甚至有些矛盾。一個是關於喜悅、愛和慶祝的日子;另一個是關於犧牲、憶起我們的有限性,以及喚起我們對天主全然依賴的日子。你會如何過這兩個節日呢?

納塔乃耳被天主看見,你呢?

在納塔乃耳意識到前,耶穌已經先看到他。我們是否也渴望被天主看見?當祂真的來到你面前,你會有什麼反應?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找一棵自己的無花果樹,坐下來默觀,問問自己:我處在什麼季節、有什麼渴望、需要祈求什麼恩寵?

走過童年—當艾瑞克森遇上聖依納爵

愛利克·艾瑞克森 (Erik H. Erikson) 是美國德裔美籍精神分析與心理學家,他的人生八大階段理論,說明人在各階段都有發展任務,這些任務在一生中相互影響。當他遇上靈修導師聖依納爵,會迸出怎樣的火花?在「勇敢去飛—讓耶穌陪你走過童年工作坊」中,每個人對家人不斷浮現各種滋味,而這些滋味都成為燃料,幫助他們信任生命、信賴天主,和激發祈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