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下關市耶穌會勞工教育中心擔任主任的中井淳神父(Fr Jun Nakai SJ),2024年4月趁著到東京出差之便,順道拜訪位在那須高原上,一所基督徒亞洲農村學院。它不只教導從世界各地前來取經的青年農法,也教導他們僕人領導的技能,讓他們在回到自己的國家後,成為農村的領袖。中井淳神父分享了在此當三天志工的體驗,還有未來的願景。
到亞洲農村學院與大地共生
耶穌會4星飯店贊助使徒工作
匈牙利耶穌會所有的「卡陶內飯店暨會議中心」於2023年底開幕了。它坐落於如詩如畫、滿佈健行與單車路徑的皮利斯山脈中心。雖是營利的飯店,不屬於匈牙利會省的使徒工作範圍,但獲益卻可供其資助茫萊撒避靜靈修中心和社會使徒工作「羅姆人使命」。五月初剛結束的歐洲通傳網絡年度會議,也在此舉行。
耶穌會卒試期間的沉浸式體驗:尋求跨宗教交談及生態更新
四月底,來自五個國家,正在接受卒試培育的八位耶穌會會士,齊聚於印尼西爪哇省的一座伊斯蘭寄宿學校,參加為期一週的沉浸式體驗。此體驗的內容,除了讓他們建立社區及環保意識外,更開啟他們與伊斯蘭文化、宗教的對話。
《邊疆的耶穌會士》第九集:梵蒂岡天文台
在《邊疆的耶穌會士》系列影片第九集裡,我們將前往「宇宙」這個「存在」與「意義」碰撞的邊疆,看看梵蒂岡天文台,了解在此工作的會士天文學家,怎麼將科學探問與依納爵靈修融為一體,耶穌會的科學方法又是什麼。
香港九龍華仁書院 台灣 MAGIS 生活體驗
因為疫情,耶穌會九龍華仁書院學生 的「Magis 生活體驗」一停就是五年,2024年終於重新出發,2位老師加上24位學生,3月底到台灣進行6天5夜的沉浸式生活體驗。
JCAP「與受造界修和網絡」優化其願景和使命
耶穌會亞太區聯會「與受造界修和」網絡(RWC)的代表們近日在越南舉行會議,分享亞太地區從事生態工作的情況,同時也一同探討並優化該網絡的願景和使命。
彼此祝福在開齋節
在台灣工作的三十萬穆斯林移工,約佔了在台總移工人數的一半。4月10這天,是他們經過一個月的齋戒、重得新生的開齋節,在基隆市有一場為他們舉辦的開齋節活動。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也參與其中,為移工做法令宣導同時,也發放食物和物資,真誠表達我們本地人對他們的感謝與關懷。
兩岸四地青年工作者的生態靈修培育
在萬物萌發的春季,耶穌會中華省使徒計畫青年工作小組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林榮鈞博士,為兩岸四地的青年工作者進行生態靈修培育,當中包括依納爵靈修與生態的關係。在3月13和15日兩天共兩場的線上課程中,為大概15名參與的青年工作者帶來不少衝擊。他們有的首度知道,植被覆蓋率會影響心臟病死亡率,有的第一次意識到,窮人生活與環境的關係。一起來看看林博士精彩的授課內容,還有參加者的回饋。
為照顧共同家園,耶穌會會士「拈花惹草」
你知道歷史上的耶穌會會士,很愛「拈花惹草」嗎?他們不僅是為植物做科學描述的先驅,也是在世界各地蓋植物園、甚至設計清朝皇族花園的專家,還有植物以會士的名字命名。現在,有兩位會士在幾乎被水泥叢林掩蓋的羅馬市中心,闢一座在學院屋頂的空中花園,為照顧共同的家園盡一份心力。
《邊疆的耶穌會士》第八集:馬拉威耶穌會生態與發展中心
在《邊疆的耶穌會士》系列影片的第八集裡,我們將前往非洲南方的內陸國家馬拉威。它雖以農立國,有八成人口極度仰賴農業為生,但落後的農耕技術,加上氣候變遷帶來的頻仍災難,造成農民生活艱困。有鑑於此,2014年耶穌會在馬拉威成立生態與發展中心,致力於解決貧窮、環境惡化及社會正義之間,盤根錯節的問題。
天主教信仰,讓我的生命不一樣
昆恩是美國耶穌會聖路易斯大學高中的十二年級生,2024年1月來到台灣參與服務老人的計畫。他說:「身為一個天主教徒、一個耶穌會學校的學生,還有一個人,我希望成為一個『為別人而生活的人』,幫助那些可能被社會遺忘的人,讓他們知道至少還有我沒忘掉他們。」
中非天主教大學的「生態週」
教宗方濟各於2023年10月4日發表了一篇新的宗座勸諭《請讚頌天主》(Laudate Deum),對2015年的通諭《願祢受讚頌》(Laudato si’) 做了補充。耶穌會已在許多地方回應了教宗對於關心環境的呼籲。我們一起來看西非一些耶穌會讀書修士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