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來,耶穌會難民服務處(JRS) 已經代表世界各地難民與被迫離鄉背井者的希望及支持。JRS的工作遍及58個國家,它在陪伴這些最脆弱的人們上,反映了受天主教社會訓導啟發的人道精神。
請求支持耶穌會重要慈善工作
在社會服務中看到他者面容:JCAP 讀書修士與終身修士聚會
耶穌會亞太區聯會的40多位讀書修士與終身修士,在2024年歲末齊聚菲律賓宿霧,聆聽耶穌會於社會使徒工作的投身,也親至貧窮家庭作客一天一夜,體驗並看見他們在匱乏中仍活出福音精神的面容。此次聚會也以同道偕行的精神,邀請聖言會的神長前來介紹聖言會於宿霧服務貧窮群體的經驗,並帶領與會修士在體驗後的分享與反思。中華省共有3位修士與會,邀請你聆聽他們的分享。
在漂流中懷抱希望
在母國越南務農的陳氏家族生活貧困,為了求生存逃至柬埔寨,但依然面臨種種挑戰,祖父母和孫子每日的生活就待在船上。透過澳洲耶穌會使命單位及柬埔寨耶穌會難民服務處的資助,他們能自己養魚、販售漁獲,孫子也能上高棉語補習課程,為將來擺脫貧困帶來一線曙光。
耶穌會在黎巴嫩動員緊急救助,與流離失所者同行
以色列及黎巴嫩的戰情再度升高,自今年9月23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兩國交戰以來,黎巴嫩境內已有1200萬人流離失所。這當中還包括因自己國家戰亂而逃至黎巴嫩的移民。耶穌會難民服務處、雅魯培移民中心、澳洲耶穌會使命單位,從九月底起,已立即因應黎巴嫩的局勢,提供難民緊急救濟,這之外,仍急需更多人投入資助的行列。
徹底改變生命:印尼難民的人助與自助
在印尼雅加達和茂物的難民為了長久之計,自己幫助自己,拿出看家本領教導其他難民一技之長,彼此互助與增能。他們甚至成立了學習中心,還有教育孩子的學校。這種韌性與精神,不僅創造出強烈的團體意識,也鼓舞了支助他們的耶穌會難民服務處及澳洲耶穌會使命單位的夥伴。
為緬甸邁出希望的每一步
耶穌會澳洲使命單位 (Jesuit Mission Australia) 從2024年聖依納爵慶日開始,發起一項「抬起一隻腳活動」(One Foot Raised campaign),為深陷頻仍災害與戰亂的緬甸人民募款。在澳洲各地有許多耶穌會的學校、堂區、使徒工作單位,紛紛響應這項邊走路、邊祈禱的募款活動。「抬起一隻腳」仍持續進行中,個人或團體皆可加入,真實表達與緬甸人民同在。
世界難民日 耶穌會提出宣言與倡議
每年的6月20日,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難民日」,耶穌會為了響應此重大日子,也為了關懷全球約1億800萬因武裝衝突、貧窮、天然災害而被迫逃離家園的弟兄姊妹,分別向普世大眾及各當權者,提出「同一人性」宣言和「款待之道」倡議,切盼人類大家庭的合一,以及難民的各項保障。
離鄉背井活下去
「每位姊妹都珍貴 Every Woman Counts」是耶穌會在巴西主持的移民與難民服務的計劃,輔導難民婦女接受職業訓練並取得認證,以進入就業市場。黑人難民與移民婦女來到巴西,是弱勢中的弱勢,透過這個計劃,她們習得謀生的一技之長,並培養創業與拓展人脈的能力。它已服務了成千上萬的人,也成為巴西服務移民與難民的典範。
河流、山、人:第十二屆服務學習計劃反省
上個月,我們曾刊出今年八月在泰國北部清萊,由耶穌會沙勿略學習社區主辦的「服務學習計劃」。在為時三週的活動期間,學生們接觸東南亞的地緣政治、沉浸於自然與鄉村生活之中,還親自學到包括移民和難民在內,邊緣族群的故事。現在,我們來聽聽,三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深刻而真摯地分享。
日本雅魯培難民中心獲頒人權獎項
位於日本鎌倉市的雅魯培難民中心(The Arrupe Nanmin Center),最近獲神奈川縣律師協會(Kanagawa Bar Association)授予人權獎,表彰其在保護人權方面的卓越貢獻。
總會長辦公室外走廊「天堂之心」系列藝術品之八:《一臂之力》
我們繼續介紹展示在總會長辦公室外長廊「天堂之心」系列的第八幅畫作,作品名稱為《一臂之力》(Una mano que ayuda)。這幅作品由耶穌會士阿勞侯神父 (Fr. Arturo Araujo, S.J.) 及西雅圖大學的學生Henry Geary合作完成。
總會長辦公室外走廊「天堂之心」系列藝術品之二:《第一眼》
我們繼續介紹展示在總會長辦公室外長廊「天堂之心」系列的第二幅畫作,作品名稱為《第一眼》(Primera vista)。這幅作品由耶穌會士阿勞侯神父 (Fr. Arturo Araujo, S.J.) 獨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