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在收容超過400位無家者與邊緣人的新協縣社會中心,種下超過200棵多年生的樹木。這個行動遠不止於管理環境,它更是體現了一種關於團結、愛與希望,深刻的表達」。為紀念《願祢受讚頌》通諭十週年,耶穌會於越南平福省展開一項別具意義的植樹行動,透過栽種多年生的樹木和果樹,與兩地的居民攜手建立永續社區。植樹活動不僅守護環境,也展現出對於已故方濟各教宗的號召,充滿愛的真實回應。眾人也藉此發現,天主對於所有受造界無限的愛,反映於每片葉子與每朵花中。
《願祢受讚頌》十週年:種下樹,讓愛茁壯
澳門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慈悲與服務
澳門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由耶穌會陸毅神父於二戰後創立,初期致力援助難民和移民,多年來服務擴展至中國大陸的愛滋病毒感染者及麻風病患。在這段歷程中,一群修女的加入為中心帶來轉機,也為深陷痛苦的人們帶來光明、溫暖和意義。英國耶穌會使命單位的長期支持,也讓這項使命得以持續。目前帶領中心的傅南渡神父深信,「希望」讓愛、服務與和平變成可能。本文分享英國耶穌會使命單位專員安加麗塔的訪視心得,以及傅南渡神父深刻的反思。
新事中心陪同國際社工聯盟走入部落 看見社工的愛與連結
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與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合作,帶領國際社會工作聯盟秘書長羅瑞‧楚爾博士與亞太地區財務長維克多‧維拉格博士,了解新事的原住民族社會工作服務並深入新竹清泉部落。當地的清泉天主堂也見證了原住民和耶穌會之間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歷史。楚爾博士表示,社工的價值不僅在方法,更在「愛」的展現——唯有懷抱愛去行動,才能與服務對象建立深刻的連結。
黑暗中的光明:為緬甸全球守夜祈禱
由於緬甸人民的苦難連綿不斷,戰爭毀滅性的破壞、自然災害,以及流離失所,耶穌會澳洲使命單位與泰澤團體,邀請所有信友加入我們,一起齊心於線上守夜祈禱——黑暗中的光明:為緬甸全球守夜祈禱
2025亞太移民與難民網絡會議:促進好客與修和文化
耶穌會亞太區聯會移民與難民網絡,於2025年3月28日至3月31日在韓國首爾進行為期四天的會議。與會者除了聆聽演講,也參觀了耶穌會韓國會省為照顧外籍移工與難民,甫於4月13日成立滿20週年的「社區共生移工中心」,並和移工們一起參與主日彌撒。中華省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執行長鍾佳伶及社工員宗柔,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2025復活節祝福┃在祂內承擔復活子民的使命
今年的四旬期是否特別讓你心痛,感受世界的破碎和失控?願基督的復活撫平你,也撫平這個世界的創傷,並治癒我們所有人。
敘利亞耶穌會士聲明:「我們的國家正在復原」
在這份充滿希望的誠摯宣言中,敘利亞的耶穌會士深刻反省了該國的現況,因為它仍在持續不斷的挑戰中,力爭團結與修和。耶穌會士呼籲展開一個超越恐懼和分裂的療癒過程,並一起承諾,為了更美好的敘利亞而努力。
與緬甸同舟共濟
耶穌會緬甸會區長上吉利希.聖地亞哥神父 (Fr Girish Santiago SJ)於7.7級地震後,親自出行視察,帶給我們災區的現況。
緬甸:動盪已多年,來日須太平
「一個孩子仰望夜空,不確定那道光是引路的星辰或是又一次的空襲。」耶穌會難民服務處以及亞太區聯會移民與難民網絡於2025年2月緬甸軍事政變滿4周年之際,寫下了在緬甸動盪的局勢中,人民所經歷的各種艱辛,尤其兒童及青年失去受教的機會和未來,呼籲國際社會的關注及支持。種種提醒言猶在耳, 3月28日一場7.7級的大地震,又為緬甸再添更多的苦難。一起來回顧這篇文章,更加認識緬甸的處境,也為緬甸深切祈禱!
途經「美麗境地」:在地創生經驗談
耶穌會使命夥伴瑪莉·皮涅達是哥倫比亞納里尼奧大學的農學家,她參與耶穌會哥倫比亞會省,在文化及天然資源豐沛的納里尼奧省,推動有關經濟轉型、生態農業、性別平等與自治,還有文化與地區影響力的「美麗境地」(Suyusama)計畫。她看到原本遭到暴力威脅,經濟及安全蒙受影響的家鄉,因為這個計畫所帶來的轉變。她更貼近農村的現實,也體悟必須謙卑地陪伴那些為我們日日守護共同家園的人們。
呼籲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和平及保護
隨著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暴力及人道危機日漸升高,耶穌會社會正義及生態秘書處與耶穌會難民服務處,與耶穌會幾個組織,針對持續發生中的殘暴行為同聲表達譴責,並倡導恢復和平及安全的立即努力。
耶穌會「親手送暖」行動: 匯聚愛心、共織冬日溫暖
在耶穌會中華省熱愛藝術與手作的杜嘉豪終身修士拋磚引玉下,資源開發室從去年底展開的「親手送暖」系列活動,最終在農曆春節前給街友的送暖中,畫下圓滿句點。從杜修士親手編織的毛帽、圍巾與披肩開始,資發室募集了許多跨年齡、跨宗教恩人的手作品或材料,之後將這點滴匯聚的愛心,一一傳遞給年長的耶穌會士、護理之家住民、街友,以及照顧長者的杜華基金會,期待這些長者不只身體溫暖,內心也能感受天主的臨在,還有眾人的愛及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