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正煥神父安排他的「第三年培育」過程,真可謂命途多舛,以致他從晉鐸到真正進行第三年,中間相隔了15年。但這不曾稍減他從第三年培育中,所收穫的果實。他娓娓道來申請過程所經歷的種種,最後怎樣仍在天主的安排下發現,耶穌會的生活就是體驗天主的愛,我們先被天主所愛,然後去愛別人,愛別人就是服務。
在一切事上愛與服務:朴正煥神父的第三年培育
耶穌會啟動合作神學倡議
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近日宣布啟動合作神學倡議,以響應教宗方濟各在《促進神學》手諭中所提,建立一種同道偕行、切合實際現況,並能回應教會及世界需求的神學。這項倡議將藉由加強神學教育及培養跨文化的對話,為神學院學生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做好未來牧靈工作的準備。
羅馬聖博敏學院75周年:讀書是為了服務
耶穌會羅馬聖博敏學院在慶祝75周年校慶之際,推出了全新的網頁,幫助全球耶穌會大家庭進一步認識這個獨樹一格的學術機構,並認識它的使命與歷史傳承。聖博敏學院的校長艾特神父表示,聖博敏學院以自己的歷史為榮,但更雀躍期待未來。
在社會服務中看到他者面容:JCAP 讀書修士與終身修士聚會
耶穌會亞太區聯會的40多位讀書修士與終身修士,在2024年歲末齊聚菲律賓宿霧,聆聽耶穌會於社會使徒工作的投身,也親至貧窮家庭作客一天一夜,體驗並看見他們在匱乏中仍活出福音精神的面容。此次聚會也以同道偕行的精神,邀請聖言會的神長前來介紹聖言會於宿霧服務貧窮群體的經驗,並帶領與會修士在體驗後的分享與反思。中華省共有3位修士與會,邀請你聆聽他們的分享。
終身修士步武聖雅風足跡 深化身分與使命
我們剛於10月31日慶祝耶穌會聖人聖雅風·羅德里格的瞻禮,而來自耶穌會亞太區的14位耶穌會終身修士,也在2024年10月的最後一週齊聚印尼三寶壟,參加為期一週的「羅德里格避靜」,中華省的杜嘉豪修士也出席了此次聚會。這段反省及更新的時光,是受到終身修士聖雅風一生的行誼和謙遜啟發。
成為希望的燈塔:耶穌會日本省喜迎新司鐸
耶穌會日本省會士山內豐 (Paul Yutaka Yamauchi SJ), 於2024年9月14日當天,由東京總教區菊地功總主教 (Archbishop Tarcisius Isao Kikuchi, SVD) 祝聖為司鐸,這場領受聖秩典禮的地點選在東京聖依納爵堂。山內豐神父在青年時期領洗時的代父,慈幼會的谷口神父 (Fr Taniguchi SDB), 也在授予聖秩感恩祭典的44位共祭神父當中。
浸潤於天主聖愛中 :四位修士的雅魯培月分享
雅魯培月(Arrupe Month) 是耶穌會培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讓會士們更深入地了解在教會和耶穌會內司鐸職務的身份和使命。今年有阮文書、柯家銘、阮廷明治及潘翰四位修士,在Paulini 神父的帶領下,分別於台灣、香港兩地,進行長達一個月的雅魯培月。一起來分享他們的體驗與感想。
亞太神學相遇計畫第一週:在印尼體驗穆斯林的信仰
亞太神學相遇計畫 (APTEP)是專為培育中的耶穌會會士及神學學生設計的活動,目的在於透過生活、行動、靈修和神學方面的交流,促進對伊斯蘭的了解,還有與穆斯林團體的互動。今年舉辦的地點在印尼,從6月4日到24日,分別在雅加達、沙拉迪加和日惹進行。耶穌會中華省阮廷明治修士,也出席了此次的宗教交談,我們首先來看看他於雅加達的體驗。
耶穌會卒試期間的沉浸式體驗:尋求跨宗教交談及生態更新
四月底,來自五個國家,正在接受卒試培育的八位耶穌會會士,齊聚於印尼西爪哇省的一座伊斯蘭寄宿學校,參加為期一週的沉浸式體驗。此體驗的內容,除了讓他們建立社區及環保意識外,更開啟他們與伊斯蘭文化、宗教的對話。
在緬甸,矢發初願是自由的見證
兩位耶穌會會士於2024年3月2日在緬甸東枝矢發初願。在緬甸諸多的不確定中,出席的總主教、主教、神長與信友,和兩位會士的家人,克服重重險阻來赴這場盛宴。所有人的出席,給予這兩位讀書修士更多的勇氣,踏上為建立和平與正義道路的旅程。
【總會長擴大諮議會】耶穌會士及使命伙伴的培育
耶穌會總會長於每年新年第一週召開擴大諮議會,2024年的主題為「培育」,不只是耶穌會士的培育,還有使命合作者的培育。耶穌會士跨會省、聯會,越來越國際化的培育,有何優缺點和挑戰?在《耶穌會現況》中強調的平信徒培育,又該怎麼執行?會議中皆一一討論。
跟著蘇薩神父,認識四百歲的波希米亞會省
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日前訪視有著四百年歷史的波希米亞會省,它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耶穌會會省。跟著蘇薩神父的足跡,一起認識在捷克的耶穌會會士,如何以有限的人力傳播福音、推動使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