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萬年曆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表徵,那麼當我們需要把它和教會禮儀年同步使用起來時,就會感到中國文化和基督信仰相遇的”尷尬”,比如春節總會碰上四旬期,一個是該當喜慶歡樂的節日,另一個卻是該當懺悔節制的時期。
春節與四旬期的和諧 I
春節與四旬期的和諧 II
與中國的過年傳說相比,那經受考驗,期待救贖的以色列人,不正像受到怪獸的危害,並渴望平安和幸福的人們嗎?而耶穌就像那位智者,三次擊退了怪獸–惡魔,把平安和幸福帶給了人們,使他們可以過上”恩慈之年”。正如中國人在過年時要祭祖,耶穌在曠野裡也”祭”過祖:作為第二亞當,耶穌同樣經受了第一亞當所經受過的誘惑,但他勝利了;作為法律和先知的成全者,他也在曠野裡度過四十晝夜,就像梅瑟曾為領受天主的法律在西乃山上等了四十晝夜(出24:18),厄裡亞為與天主相遇亦走了四十晝夜(列上19:8)那樣,但耶穌超越了他們。因此,耶穌的”祭祖”不僅僅是慎終追遠,還是繼往開來。我們基督徒也應該把這層新意賦在祭祖行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