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抽像,地震、戰爭也不抽象,真實的愛親力親為、無懼手髒腳髒。曾擔任耶穌會難民服務處 (JRS)國際部主任8年的斯摩利奇神父說,他很榮幸能在耶穌會難民服務處遇見相當真實的愛 ,他見證了在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交流的愛。我們一起來分享,他於2023年9月卸任時,真摯而發人深省的感言。
真實的愛使我們所做的一切成真
《邊疆的耶穌會士》第七集:羅耀拉文化行動廣播電台
耶穌會會士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成立一個廣播電台,為當地飽受識字率低、資源缺乏之苦的原住民,帶來巨大的變革。這座電台不只改善他們的生活和教育,也讓原住民能積極參與民主,為自己部族的處境發聲。
一個使命.三個團體.多元經驗
澳門的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台灣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與新竹社會服務中心,是耶穌會中華省三個秉持「服務信仰、促進正義」使命的社會服務機構。三個團體在Covid-19疫情解封後,第一次能實體聚會共融,反省與分享彼此的經驗,也探索未來更多合作的可能。
到世上最繁忙的移民走廊服務
美國芝加哥羅耀拉大學的法律學院學生,每年春天都會到美國與墨西哥邊境、世界上最繁忙的移民走廊,進行田野考察。他們發現,移民中的兒童,在現行不分大人小孩的移民法律約束下,不僅被迫與父母分離,也容易遭受虐待。他們到這裡除了直接服務移民,也努力從法律層面改善移民,尤其是當中兒童的處境,並為他們的人權喉舌。
【2023給漁工送暖】天主的愛,有如親送
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給外籍漁工送暖的活動,在2023年邁入第七年。12月7、8日,新事中心將社會大眾的愛心溫度,沿著台灣的東北角和北海岸,不降溫地送到19個漁港、1246位外籍漁工的手上。每一份保暖物資,是他們健康平安的保障,也是他們感受善意、感受天主的愛,心靈的港灣。
張宇恭神父的遺愛,賜予輔大同舟社新生
台灣前行政院長林全先生的恩師、耶穌會會士張宇恭神父,已安息主懷近四年。生前他是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身後他是大體老師。他於1971年和輔大法商學院學生創立的同舟共濟服務社,因50多年的時代演變,近乎停滯。沒想到在他擔任大體老師的期間,感動了與他素昧平生的解剖課學生。他們感念神父生前的行誼,將同舟社重新啟航。
先當神父、再當醫師
在東帝汶的偏遠山區,有兩種召叫恩寵的邦神父,既是傳教士司鐸也是一位醫師。他為了醫治當地居民的靈魂與身體,練就一身在偏遠山區開車的高超技術。他為當地居民帶來天主的祝福與保證:一切安然無恙。
前方光明,到南蘇丹倫貝克蓋一所學校
耶穌會愛爾蘭國際組織 (IJI) ,在戰亂頻仍的南蘇丹深耕使徒工作。他們在湖泊州的首府倫貝克市城郊,到一個不看重孩子教育的社區,建築上半天是小學、下半天是婦女學習農業的教學館。這所學校改變孩子和媽媽的命運,為他們帶來光明的未來。
跟著蘇薩神父,認識四百歲的波希米亞會省
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日前訪視有著四百年歷史的波希米亞會省,它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耶穌會會省。跟著蘇薩神父的足跡,一起認識在捷克的耶穌會會士,如何以有限的人力傳播福音、推動使徒工作。
《邊疆的耶穌會士》第六集:沙勿略學習社區
在《邊疆的耶穌會士》(Jesuits at the Frontiers)系列影片的第六集裡,我們為您講述泰國的耶穌會會士,如何走入泰北山區的少數族群之中,提供原本受剝削的年輕人高等教育,打開他們通往更美好未來的大門。
耕莘60周年大選教育座談會 請問總統:弱勢青少年在現行教育體制中的困境與出路
台灣2024大選即將到來,隱藏在社會中的諸多矛盾議題也在此時持續迸發。基督生活團即將於耕莘文教院舉辦教育座談,藉由教育工作者的觀察與分享,討論後續可能的關切與行動。
依納爵靈修與社會使徒工作
我們對依納爵的印象,似乎停留在他是帶領人做避靜的靈修大師,但我們也可留意他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具體來走這追隨耶穌基督的道路。他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最小的弟兄姊妹身上,去找尋耶穌基督的身影,並以服侍祂的心情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