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北京中國學中心

北京中心安東中國學圖書館開放全球線上搜尋

北京中心於 1998 年由美籍耶穌會士安東神父 (Fr. Ron Anton) 成立,其目的是希望該中心能成為耶穌會高等教育國際網絡在中國的樞紐,為廣大的社群及耶穌會中華省的智力使徒工作服務。該中心圖書館的藏書從成立初期僅有 70 本書,在十年間增加到一萬七千冊,而到今日有逾兩萬七千冊,開放全球線上搜尋。

TBC掌門人告訴你現在出國留學還香嗎? 如何選擇合適的學校?

面對複雜的國際關係局勢和反復的疫情,還要不要出國留學? 中國越來越強大, 出國留學是否還值得? 如何選擇一個適合的學校和專業? 博雅教育,都適合誰去學習? 我們選取了當下學生和家長最關注的關於國際教育的疑問, 採訪了親歷國際教育20年的北京中國學中心 The Beijing Center (TBC)的掌門人Simon。 Simon曾在美國頂尖大學獲得了碩士及博士學位,也曾在美國大學任教, 如今,他深耕中國的教育及文化,他的建議非常值得一聽。

TBC掌門人帶你一探對外經貿大學內的神秘學校

他是具有頂配學歷的超級學霸, 紐約大學電機工程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運籌學(金融工程)碩士、普渡大學博士, 同時他也是國際知名技術協會的科學家; 他是被授予Magoon優秀教學獎及國家工程院CASEE新教師獎的美國大學教授, 同時他也是矽谷物聯網行業的創業明星; 具有如此“閃閃發光”履歷的他, 爲何定離開美國矽谷,加入位於對外經貿大學校內的北京中國學中心The Beijing Center (TBC) 任教。 TBC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構,能夠吸引他拋開曾經閃閃發光的頭銜,來到中國北京繼續他的教育事業?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和他聊聊,TBC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到底有多麼與眾不同?

“活到老,學到老”的斜槓中年–TBC掌門人古嘉文

他是具有頂配學歷的超級學霸, 紐約大學電機工程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運籌學(金融工程)碩士、普渡大學博士, 同時他也是國際知名技術協會的科學家; 他是被授予Magoon優秀教學獎及國家工程院CASEE新教師獎的美國大學教授, 同時他也是矽谷物聯網行業的創業明星; 具有如此“閃閃發光”履歷的他, 卻是學生眼中最平易近人,最會和大家聊占星術的占星達人。 他也是同事眼中最愛吃港式點心,愛女兒愛打羽毛球的好脾氣老闆。 他就是北京中國學中心(TBC)的現任執行總監Simon,掌管TBC教學以及行政等大大小小的事。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 Simon輾轉香港、美國、北京多地,歷經多重職業身份的轉換。 在2017年,他決定離開美國矽谷,加入TBC,來到中國繼續深耕教育領域。 工程學博士畢業後, 為何從事教育行業? 在中國教書有何挑戰? 如何在每一個領域都做到優秀? 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Simon的內心,聽他聊聊他過去的經歷。

從斯坦福到北大,中美文化交流先驅者的傳奇故事(下)

1979年中美建交後,作為第一批來中國學習的美國人,原本對中國不甚瞭解的韓誠(Frank)和北京的緣分就此結下。剛剛改革開放的北京城內充滿著傳統與革新的激烈碰撞,在這一背景下,Frank用他不甚流利的中文開啟了他在北京大學念書的第一年。六部口買書,鴻賓樓涮羊肉,北京郊外收糧食……Frank也和所有北京70後的人生記憶有了重合,在他的生命裡“中國”二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從斯坦福到北大,中美文化交流先驅者的傳奇故事(上)

“36年前,我以為我的人生已經定了: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正在做論文的研究;畢業以後,我會在某一個美國大學當教授,找個美國老婆,生2.2個孩子(美國平均數)。雖然我的論文題目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學,但作為美國人我當時不可能來中國大陸學習。那年的感恩節,我在老家,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我在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問我想不想去北京學習……”

緬懷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利瑪竇神父

今天(5/11),是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1552- 1610年)逝世411週年的日子。 利瑪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奠基人,他用平等友好的方式打破了中國與西方的思想壁壘,並因此締造了一段傳奇。楊延筠等人編譯了眾多西方自然科學書籍,內容涵蓋了天文,數學,地理等當時的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知識。西學東漸極大地拓寬了中國人的視野,豐富了中國文化。

TBC學生從服務中學習感恩

《北京中國學中心》(The Beijing Center,TBC) 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在感恩節前後開展服務學習活動,來到需要幫助的學校,社區,組織等做社工,回報社會。所有在TBC學習的學生均有機會參加,踐行耶穌會樂於助人的傳統,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這次秋季學期,我們來到了五餅二魚,一個為農民工家庭提供支援的服務組織。

TBC: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教育環境

全球的教育環境不斷經歷著變化,當下的新冠疫情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促使他們拓展新的教學和學習方法。然而,儘管新的教育模式給全球教育環境帶來了積極影響,但同時也帶來了問題:國際學生流動性大大降低、教學評估和認證方面受到限制、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學術研究受阻等等。

總會與北京中國學中心共同助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

由天主教耶穌會委托北京中國學中心(The Beijing Center,以下簡稱TBC)捐贈的1800副醫用N95口罩於2月29日抵達湖北省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助力前線醫護人員抗擊新冠肺炎。此次捐贈由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發起並提供資金支持,北京中國學中心受托捐贈,全程負責物資的採購、物流、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