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靈修輔導」是怎麼一回事?誰需要靈修輔導?還有,去找「誰」輔導?神父、修女、知心好友?本文為你一一解密。

接受靈修輔導是什麼?

跟一位神父、修女聊天,是接受靈修輔導嗎?領和好聖事時向神父告罪也是嗎?再不然,和一位有信仰的朋友訴說煩惱也算吧?更有趣的提問是,誰需要靈修輔導?好好的上教堂、念經、祈禱、服務,不就足證是個好基督徒嗎?

然而,好基督徒的特徵與範疇確實難以定義,也許核心的關鍵是「人和天主的交往狀態如何」。

在天主這一方,祂一直渴望接觸人、分享祂自己,而相對的一方——人,卻有時感到需要天主(例如在痛苦中呼求主),有時容易忘記天主(例如埋首工作中),更有時感到被天主遺棄(例如抱怨天主都不回應)。

如此看來,人神之間存有一份關係,有交往的各種狀態,有互動的各式心情,亦即人神關係是動態的,「人如何覺知此刻自己與天主的關係」至關重要,這正是接受靈修輔導的目的。

提供靈修輔導的人並無神秘色彩,依我淺見,反倒如白開水一般清澈透明:

1. 他或她和天主已有建立關係的經驗
2. 他或她接受適當的培育
3. 他或她陪伴另一個人覺察並深入和天主的關係

遵循依納爵靈修傳統的靈修輔導正是如此,目的是幫助人接受天主的自我通傳(神操第15號:讓造物主天主自己通傳給這虔誠的靈魂)、深化人神關係(神操第16號:讓造物主天主更穩妥地在受造者身上工作),這樣人皈依的過程與果實逐漸影響生活,甚至改變社會氛圍。

當我有幸陪伴人探索和天主的關係時,永遠驚嘆於天主的親自作為。短短的週末避靜,第一天聆聽人愁苦著、訴說著各式議題,第二天已感到天主鬆動這人的議題,避靜者的表情與心境已非昨日。若是更長的避靜,甚至給神操,那就更充滿對天主的驚奇。曾有一回,我懊惱地跟耶穌說「啊,剛才的談話,我忽略了幫助避靜者探索某個點」,而隔天這人來談時,我赫然發現天主已動工,避靜者已然產生覺察了。

因此,當被問及:「接受靈修輔導是怎麼一回事」時,我的回答是:「無他,僅是一人陪伴另一人走靈修之旅,陪伴者聆聽、映照風景,而被陪伴者駐足、欣賞風景,風景中自有天主的臨在。」

文: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 瑪加利大
圖:AI 生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