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資發室分別於2025年4月9日及4月15日晚間,為恩人舉辦「藝術與靈修」手作蠟燭講座,由杜嘉豪修士帶領,結合手作蠟燭與依納爵靈修,讓參與的恩人從祈禱與自己的創作中尋找內心之光。
「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創一3)
在四旬期反省與悔改的靈修旅程中,天主教耶穌會資源開發室為捐款恩人舉辦的「藝術與靈修」手作蠟燭講座,於2025年4月9日及4月15日晚間在耕莘文教院順利舉行,兩個場次共有近30位恩人參與。我們邀請杜嘉豪修士帶領參與者,在祈禱與創作中找尋內心之光,也學習如何成為世界的光。

杜修士做蠟燭,始於他菲律賓耶穌會初學院的時期。當時剛入會的他,把院內聖堂的蠟燭收集起來,重新融化再製蠟燭。但他發現材料有點不足,於是到院內的墓園,把會士家屬悼念親友的殘燭慢慢收集起來。或許有些人會感到忌諱,但對修士來說,這是一份為亡者的祈禱,充滿著思念、溫暖與關懷,以這種方式讓廢棄的材料有了重生的機會,反而顯得更有意義。
這次活動結合了手作與依納爵靈修,杜修士引導學員從動手製作蠟燭的過程中省察自我,體驗天主的臨在與祝福。課程中不僅介紹蠟燭的基本材料與製作技巧,還結合《聖經》經文與祈禱默想。從「光與暗」、「融化與再塑」、「燃燒與奉獻」等象徵意義中,去思考以下的問題:
- 我如何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光?
- 我在何處需要基督照亮我的黑暗?
- 我需要哪些恩寵來讓自己的光常燃不熄?
這幾個反省題有助於大家重新思索信仰在生活中的實踐。
參與者在課後反應熱烈,紛紛表示這次講座帶來超出預期的深刻體驗。「將手作的行動連結靈修默想很有意義,也提醒我注意到自己也是他人的光源」、「修士的帶領把靈修融入課程,也提供了祈禱經文,對我四旬期的靈修非常有幫助」,參與的恩人如此分享。在手作過程中,許多人也感受到來自天主的平安與愛。「在製作的過程中,依序進行,內心充滿平安和喜悅。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別人的光,而點燃那光的火,是來自天主的無法測度的愛」、「簡單的製作中,卻得到更深層的『光』之含義」。
活動也讓參加者認識了不同的蠟材與應用方式,如大豆蠟、蜂蠟、果凍蠟等,拓展了對日常用品的視角。一位學員回饋:「比我想像中多了實務課程,還有修士個人手作與靈修經驗的分享,覺得很實用也很有趣,反省題也很幫助我省思光與暗、平衡與更新的關係。」不少人也感受到這堂課正好回應四旬期的主題。「藉著手做蠟燭,體驗在萬物中的主,覺察祂透過不同的人事物和我連結,顯示祂的臨在與祝福」、「利用燃燒後剩餘的蠟燭打破再塑,也讓我思考四旬期作為生命再次更新的時間」。
本次講座的回響,展現出信友對結合藝術與靈修活動的高度渴望與肯定。耶穌會資發室將持續規劃類似的信仰生活工作坊或講座,陪伴信友在日常生活中經驗天主、培養感恩與反省的靈修習慣。若您對耶穌會或是依納爵靈修相關訊息有興趣,請隨時注意耶穌會官網與粉絲專頁的相關訊息,歡迎加入我們爵家夥伴的行列!
文/圖:耶穌會資源開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