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天主子愛人愛到成為了「人」已經是「驚天動地的自我空虛」,那麽祂為了人類終極的得救,以「受苦僕人」的姿態甘之如飴地在十字架上徹底地奉獻自己,這第二次的自我空虛何嘗不是一種「極度瘋狂的自我貶抑」? 在聖枝主日(苦難主日)裡,讓我們默想主耶穌的深情大愛,為能更好地進入聖週,領略天主愛人愛到極度瘋狂的偉大逾越奧跡。
經過五個星期的準備,四旬期已經進入了尾聲。隨著今天慶祝的「聖枝主日」或「苦難主日」(羅馬彌撒經本稱之為「基督苦難的棕櫚主日」),我們與全球的基督信友一同邁向四旬期禮儀慶典的高峰:「聖週」。在這被東方教會稱為「大星期」的聖週裡(《天主教教理》,1169) ,教會邀請我們懷著虔敬和感恩的心情,紀念耶穌基督人世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旅程,領略天主愛人愛到極度瘋狂的偉大逾越奧跡。
在今天的感恩禮中,我們恭讀了兩篇福音。第一篇福音安排在聖枝遊行前,記述耶穌騎著小驢駒進入了耶路撒冷聖城、受到群眾歡迎的光榮景況(路十九28-40);第二篇福音則是在聖道禮儀中有關耶穌慘遭出賣、受審、凌虐至死的苦難史(路廿二14 至廿三56)。這真是一個既喜又悲的日子:我們一方面看到群眾以期待人間君王的方式熱烈歡迎耶穌;轉瞬間卻又看到人心的險惡與愚昧,將良善心謙的天主子送上了殘酷的十字苦架。
藉由這兩篇福音,我們不難看出苦難主日的意義:我們要效法天主子甘之如飴地進入苦難,並懷著希望與死而復活的基督一起進入永遠的光榮。換句話說,從今天起至復活節之前,我們每個人都被邀請與耶穌一起走向屬於我們自己和這個世代的「耶路撒冷」,一起擁抱十字架,迎接苦難、死亡和復活,為能默觀和慶祝此時此刻的逾越奧跡。
為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準備聖週、面對生命的種種逾越,今天的讀經二,也就是聖保祿宗徒寫給斐理伯團體的書信,為我們來說是個極好的反省題材。
「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5-8)
沒錯,這就是天主子耶穌基督面對自己的神性與人性、面對天父的旨意、面對人類的救恩、面對死亡的逾越所懷抱的態度與心情。其中最關鍵的思想,就是耶穌基督的「自我空虛」。希臘文的「自我空虛」kenosis 指的就是「自謙」,或是「虛己」,也就是「倒空自己」。
首先,耶穌基督為了天父拯救世人的計劃,願意謙遜地放下天主子尊威的神性,打破了天人的界線,降生成人,具體地與人生活在一起。這就是我們每年在聖誕期特別紀念「道成肉身」的奧跡。如果說天主子愛人愛到成為了「人」已經是「驚天動地的自我空虛」,那麽祂為了人類終極的得救,以「受苦僕人」的姿態(參閱讀經一,依五十4-7)甘之如飴地在十字架上徹底地奉獻自己,這第二次的自我空虛何嘗不是一種「極度瘋狂的自我貶抑」?
對於耶穌基督自我空虛的誕生與捨生,台灣資深的廣播人,同時也是牧師的楚雲做了以下深刻而精闢的反省:
耶穌的降生成全了一次偉大的俯就,
祂的捨命成就了一次神聖的高舉。
耶穌為捨生而誕生,是怎樣驚天動地的生,
因一無所有而充滿萬有,是何等奇妙的無有。
毫無疑問地,耶穌基督「自我空虛」的「誕生」與「捨生」,為的就是換得我們的「永生」。祂在人世間的自我虛無,成就了我們在天主內的圓滿豐盈;祂「自我捨棄」的「死」,換得了我們「永遠存留」的「活」。換句話說,耶穌自我空虛的逾越,如同母親生下孩子那樣,一方面失去了體內的孩子,但是另一方面卻造就了體外的新生命。所以,耶穌自我捨棄的死亡,孕育了人類的新生命。
相對於創世紀原祖父母想要「自我掌控、成為天主」的悖逆與自滿,新亞當耶穌基督選擇了「自我空虛、成全他人」的順服與自謙。相對於經師、政要與門徒們的「自我防衛」,天主子耶穌基督選擇了「自我捨棄」。在這神聖的一週裡,我們可以好好地自我檢視:
- 在此刻的生命裡,是否有哪些人、事、物是我或我所屬的團體一直緊抓不放卻又無法帶來新生命的束縛或累贅?(例如:生命的創傷經驗、不願戒掉的惡習、不復存在的青春活力、積累多時的內疚與怨恨、害怕失敗、無法輓回的感情等等。)
- 我是否願意將它們逐一地掏空,隨同受苦的基督把它們釘在十字架上,求基督和聖神的德能帶給我逾越的力量,邁向新的耶路撒冷?
如同婓理伯人書所說的,因著耶穌基督自我空虛的服從,「天主極其舉揚祂,賜給了祂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的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斐二9-11)是的,因著耶穌的順服與謙遜,天主舉揚了祂,賜給了祂天上地下無不尊崇的名號。在這神聖的一週裡,普世的基督信徒無不紀念和朝拜這位愛人至深的受苦的僕人。我們可以想一想:
- 在這至聖的一週裡,我願意如何稱呼這位自我空虛的天主子,與祂一同祈禱? (例如:受苦的僕人、愛我的主、我的長兄基督、為我捨命的朋友…)
- 我願意花多少時間,與十字苦架上的祂一起默觀自己和全人類因自滿自足而帶來的「受難史」,並求祂賜予我們自我空虛、逾越死亡的勇氣?
只有懂得自我空虛,懂得放下自我,死亡和痛苦才得以逾越。愛到極度瘋狂的天主子為我們做了最佳的示範,這正是聖週邀請我們默想的主題。
最後,讓我們以耶穌會聖人伯鐸.法伯爾神父的禱文,向自我空虛的耶穌基督祈求善度聖週、逾越生命的恩寵:
噢!耶穌基督,
願祢的聖死成為我的生命,
祢的勞苦作為我的憩息,
祢人性的孱弱化為我的力量,
祢的困惑成為我的榮耀。
阿們!
圖/文:謝詩祥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