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士詹姆斯.漢維神父(Fr. James Hanvey, S.J.)近日分別在港台兩地帶領為期五天的「神操的神學結構」工作坊,中華省多位耶穌會士、依納爵靈修輔導、接受過依納爵靈修培訓的校友、使命合作者,以及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的學生熱烈參與,在酷熱的夏天裡享受了恩寵滿滿的「神操」饗宴。
來自愛爾蘭的漢維神父為英國牛津大學的神學博士(專長:天主聖三),曾任教於牛津大學,目前任職於耶穌會羅馬總院「服務信仰」秘書處(The Secretariat for the Service of Faith),也在各地推廣依納爵靈修。
漢維神父以聖依納爵《神操》中的神學主題為主軸,向大家講解及剖析了《神操》四週及依納爵靈修相關的內在動力。工作坊以講座、小組靈修交談和大組分享的方式進行,五天的內容和主題分別如下:旅程開始(發現天主:聖依納爵這個人,以及《神操》的本質;神操第一週)、《神操》的動力與耶穌基督的身份(神操第二週)、跟隨基督與沈默臨在的恩典(神操第三週)、復活的力量和《神操》中的創造(神操第四週)。
香港場
漢維神父先於2024年7月1至5日在香港長洲思維靜院帶領第一場的工作坊,以下是參加香港場次,耶穌會年輕會士的心得與分享:
Mark Wu修士
詹姆斯.漢維神父的神操工作坊是一段深入理解和加深我們與基督關係的旅程。通過《聖經》中的例子、動態操練以及對創造和生態責任的反思,我們蒙召在萬事萬物中看到天主,擁抱我們的一體性,並以愛和承諾回應聖神的召喚。我們感受到了恩典的轉化力量、愛的中心地位,以及持續服務和關懷創造和彼此的使命。
在經過許多次的小組靈修交談,我真真實實的感受到了聖神的帶領。最後,我想用自己在最後一天小組分享中的一個畫面,來總結這幾天學習所獲得的果實。有一棵樹,它的根一直向下延伸,這代表我的生命通過神操中恩寵的滋養,不斷地向內扎根探索。我越來越瞭解自己,看到真實的自我,也開始接納。地面上的枝條也不斷地在生長,變得更茂密,同時也能感受到向外的一個生命的渴望與動向。
這一切看似那麽自然,但是都在恩寵與引導之中。有些枝葉的枯萎讓人悲痛與惋惜,然而之後才發現是為了成長更好。重新被塑造、被救贖、被治癒,都在這些挑戰與張力中。向上和向下似乎一直在拉扯,但是正是扎根越深才能長得更高。默觀這一畫面,我在矛盾裏看到這顆樹的中心是基督,祂一直在默默的輸送養分。因為看到了悄悄工作的耶穌,我心中感受到了平安與自由。通過與主相遇,我重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與使命,並且欣然接納。於是,我看到那樹枝開始有飛鳥和其他動物進來棲息。看到此,我明白了生命的一體性,愛是朝向他人的。唯有生命才能影響生命。我想這就是我整個內在與外在動態的生命旅程,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看到了生命的中心,並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身份與使命。
Gio Wang 修士
感謝天主讓我有機會參加這次工作坊。為我來說,這是一個回顧、加深,和繼續成長的經驗。第一個恩寵是回顧。Fr. James 有深度的講解和小組當中的分享,引導我用心回顧自己做神操的經驗。在聆聽與分享中,我重新回到做神操時在祈禱中體會到的那些感動和恩寵。結合 Fr. James 的講解,我對《神操》的內容和自己的經驗有了新的認識。
除了回顧自己的經驗及更新我對《神操》的認識,另一個重要的恩寵是加深自己在生活中活出神操的精神。在反省中,我看到30天大避靜真地在影響著自己每天的生活。聆聽 Fr. James 有關《神操》不同主題的講解,以及其他人的分享,帶領我懷著祈禱的心去看當下的生活,反省我在哪方面活出或是沒能活出神操的恩寵。參加這次工作坊加深了神操與我當下生活的聯繫,並幫助我活出神操的恩寵。第三個恩寵是繼續成長。結束學習哲學開始試教階段,我的生活面臨很多的改變。在這個新的培育階段,我渴望天主帶領我繼續成長,繼續加深對《神操》的認識,繼續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神操的精神,在跟隨祂的路上不斷走向成熟。
Paul Bai 修士
這次的工作坊再次加深了神操中與主相遇的經驗。除了對依納爵靈修整個動力的加深理解,每天也有許多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每一次與主耶穌的相遇,都會帶來釋放和自由,相遇導向使命。」這句話對我是很大的提醒和鼓勵。過去一段時間,尤其是在初學院時期,我以為有「好的」祈禱是最重要的,我甚至沈浸在這山上的經驗中,而不願意下山和主耶穌一起面對真實的生活。這次的學習幫助我再次看到,神操是幫助人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做出符合天主旨意的決定,和天主一起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愛祂所愛的一切。
Gabriel Liu 神父
James神父以他深厚的神學素養,把《神操》的內在神學動力,比較完整地講述了一遍。通過這些講解,再結合自己的大避靜經驗,我對《神操》一些關鍵之處,有了新的和更深的領悟。比如,基督論在《神操》中的核心地位、聖三論在其中的貫穿,以及聖母瑪利亞在整個《神操》中的角色等。通過小組分享,我不但讓自己的領悟得到深化,更從他人的分享中,見證了聖神活躍的工作。在這次工作坊中,也加深了和一些使命合作者的了解;大家一起聆聽分享、進餐共融等活動,都讓自己體驗到耶穌會士與使命夥伴的合作不只是工作,更是在一起分享使命的狀態。
台北場
第二場的工作坊於 2024年7月8至12日於聖博敏神學院大禮堂舉行,由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主辦,聖博敏神學院協辦,約有80位神職人員、修女、平信徒的參與。以下是台北場幾位參加學員的心得分享:
不具名分享者
這五天不是來聽演講、學習,而是和祂相遇。
演說的字裡行間、在小組及大組的分享中,不斷把我帶回默觀中,再次體驗到復活的耶穌親自帶領我。無論在我回顧曾經的神枯或神慰的經驗時,我感到祂的同在,我聆聽到天主的慈悲,領受祂全然的愛,我的內心是火熱、澎湃的,我的眼眶常充滿了感恩的淚水;只要回到祂的愛內,我的心靈就是自由的。
最後一天,我讓自己回到天地萬物中;我同身邊的受造物,一起沈浸在造物主的樣樣都好中,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但祂對我的愛是從世界的開始,到永遠。
Helena
這次在 Fr. James 分享依納爵《神操》的神學結構中,令我第一個感到驚訝驚喜的是:這些神學內容不是硬梆梆、在雲端不可觸摸的,它一直在觸碰我的心靈,喚起許多曾經與耶穌一起走過的愛的記憶,深深體會到破碎、脆弱、痛苦、甚至死亡的害怕恐懼中,「等候父的救贖」,在承行父的旨意中完全的交付和信賴!祈禱中凝視著耶穌,「沒有祢,我怎麼活啊!」
Fr. James 分享到耶穌在世上所做的一切,都在映照著自己的身分,「使命」與「身分」是合一分不開的。這部分又很深的觸動著我內心深處的渴望,是啊,我多麼渴望參與天主聖三對於世界創造、救贖、聖化的工程,這一份愛與生命的奧秘遠遠超過我所能想像的,它是動態的,從亙古、現今、直到永遠的一部天主聖三愛與救恩的歷史;我多麼的幸福,被邀請進入天主聖三對整個受造界的渴望,和受造物一起向天主的愛與生命開放,更深的活出我受造的目的,以我獨特的方式,回應愛—身分—使命的邀請,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以感恩、開放、尊重、敬畏、憐憫…的心愛與服務,充滿驚嘆和讚美之心,向主說:「You are enough for me!有祢我就足夠了!」
劉淑清
「神操」顧名思義是與神有關的操練,包含各種祈禱:默想、默觀、省察、口禱、心禱等,是由祈禱連綴起來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一如既往是由天主主動開始,而有了一連串的行動:召叫、相遇、派遣、使命、服務與愛。
在 Fr. James 所提到活出這一連串行動的人當中,聖母瑪利亞的《謝主曲》最讓我深思。當天使領命向瑪利亞傳報有一項重責大任需要被承擔時,瑪利亞毅然回答「是,我願意」。隨即前往探訪年老有孕的表姐依撒伯爾,兩人的相遇充滿了聖神光輝,在此光輝中瑪利亞以《謝主曲》,詠唱出她的喜悅、崇敬和相信⋯⋯,隨著生命的跌宕起伏:耶穌出生成長、宣講天國、受難死亡,這首曲子似乎隱伏在瑪利亞的心底,直至面見復活的耶穌,「我的靈魂頌揚天主⋯⋯」再次被高聲詠唱,迴盪在瑪利亞心中,也邀請我們與她一起共享復活的生命。
Monica
神操—人與天主聖愛共譜的交響詩
炙熱的暑氣中五天的研習,卻感受到聖神的清風不斷吹拂,在 Fr. James 有條不紊的說明《神操》每週的動力前,特別提出神學意義,雖然這些已在《神操》中,但確有提綱挈領的效果,凸顯出每週基督的圖像,令人印像深刻!
神父強調依納爵《神操》是奠基天主聖三的親密共融的動態關係中,邀請我們唱出天主的樂譜,不斷自我顛覆、煉淨與主同調的聖三之愛中。
四週更是以基督論貫穿——十字架上的基督,為何在充滿罪的宇宙、人及我同在。降生成人的耶穌,並未失去自己,是在空虛中啟示祂自己的身份與使命。十字架的神秘旅程,不靠權勢,只靠正義全然給出去的荒謬之愛,在聖週六最深的安靜與等待中。與復活主一起復活,不只是恢復,更是新生命,參與聖三的愛,成為見証者和使徒。
最後,Fr. James 以「獲得愛情的默觀」即是回應起點「原則與基礎」來結束《神操》,積極活出教宗通諭《願祢受讚頌》與耶穌會普世四大優先使命,提出整全的創造觀——倫理的生態靈修。深信天主寓居在所有受造物中,邀請我們每一位成為改變的媒介,在行動中不斷分辨,與安息日的主譜出和諧的交響詩篇!
文:耶穌會通傳中心整理
圖:香港思維靜院/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耶穌會通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