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開始之際,讓我們一同欣賞聖藝畫家勞烏.貝佐薩繪製的三聯式油畫的右幅畫作。 畫作裡描繪的人物包括:中國宮廷畫家郎世寧修士,耶穌會的初期伙伴之一聖伯鐸.法伯爾,深受耶穌會士影響的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以及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等。
西班牙著名聖藝畫家勞烏.貝佐薩(Raúl Berzosa)早前為美國佛羅里達洲坦帕市(Tampa)耶穌會高中的安提諾里藝術中心(Antinori Center for the Arts)繪製了名為《耶穌會會士與藝術》(Los Jesuitas y las Artes)的三聯式布面油畫,其栩栩如生的筆觸引起了廣大的迴響。
我們之前介紹了三聯式油畫的其中兩幅(中幅及左幅),現在讓我們一同欣賞最後的一幅,也就是右幅畫作。這幅油畫的尺寸為335 x 274 公分,其中描繪的人物包括了:耶穌會的初期伙伴之一聖伯鐸.法伯爾,熱羅尼莫.納達爾神父,中國宮廷畫家郎世寧修士,亞歷山大.法爾內西奧樞機,深受耶穌會士影響的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以及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
位於畫作最中央的那位是聖伯鐸.法伯爾(San Pedro Fabro SJ),他是聖依納爵.羅耀拉與聖方濟.沙勿略在巴黎大學唸書時的室友,是耶穌會初期伙伴當中的一位,也是早期耶穌會的支柱之一。1534年8月15日聖母蒙召升天日,耶穌會七位初期伙伴在巴黎近郊的蒙馬特(Montmartre)聖德尼聖堂宣發初願時,法伯爾是伙伴當中唯一領受鐸品、也是第一位接受神操的成員。在聖依納爵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優秀的神操指導者。
在此畫作裡,聖伯鐸.法伯爾的上方是一個名為“La Lechuga”(萵苣)的聖體光,為表示他是第一位舉行彌撒聖祭的耶穌會會士。此聖體光由若瑟.德.嘎拉斯(José de Galaz)於1700年至1707年之間,為哥倫比亞波哥大的聖依納爵堂所製作。
熱羅尼莫.納達爾(Jerónimo Nadal SJ)位於聖法伯爾的左邊,他手上拿著他所編撰的一本書 “Biblia Natalis”(納達爾的《聖經》)。此書以繪本集的形式,藉由圖像來描述耶穌的一生,為當時的耶穌會讀書修士在其個人祈禱和奉行神操時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在畫作的最右側是宮廷畫家,耶穌會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SJ),他在義大利從師安德列.波佐(Andrea Pozzo SJ)習畫,波佐也是一位耶穌會終身修士,以透視畫法聞名。郎世寧則是第一位將中西繪畫技巧協調一致的藝術家,深受中國清朝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賞識。在此畫作中,他正為乾隆皇帝繪制肖像。
畫作右上方描繪的人物是亞歷山大.法爾內西奧樞機(Alejandro Farnesio),他委託義大利16世紀著名的建築師維諾拉(Jacopo Barozzi da Vignola)繪製並建設耶穌會的母堂-耶穌堂。後來樞機在羅馬去世,享年68歲,被安葬在該堂的主祭台前方。
畫作裡拿著鵝毛筆書寫的人物是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他的名著《唐吉訶德》(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是繼《聖經》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多被翻譯的文學作品。塞萬提斯在7至17歲(1554-1564年)期間,曾就讀於西班牙科爾多瓦和塞維亞(Córdoba y Sevilla)耶穌會創辦的文法與人文學校。
站在塞萬提斯後方的就是他筆下的人物唐吉訶德。塞萬提斯年輕時,一位熱愛戲劇的西班牙耶穌會士阿塞韋多神父(P. Pedro Pablo Acevedo)曾擔任過他的老師,對塞萬提斯帶來深遠的影響。塞萬提斯透過唐吉訶德的口,如此表示:「自小我就將目光放在戲劇上。」
畫作裡站在聖法伯爾右側的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他深受英國耶穌會士聖艾蒙.坎庇恩(S. Edmund Campion SJ)神父和聖羅伯.邵思衛(S. Robert Southwell SJ)神父的影響。邵思衛的詩作在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和《李爾王》當中被引用,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此畫作左上方描繪的是坦帕市耶穌會高中學生演出戲劇的畫面。
圖/文:整理自聖藝畫家勞烏.貝佐薩(Raúl Berzosa)個人臉書。
欣賞前兩幅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