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雨季或旱季,濱海的多肉植物總能蓬勃生長,因為它們平日將水分儲存於葉子裡,以備不時之需。神慰正如甘霖,不是天天有,但可以在沛降時將天主的恩寵儲存起來,待軟弱或神枯時取用。

今夏的避靜 (退省),我花了不少時間坐在大西洋東北岸的大石頭上祈禱。那裡有豐富的野生生物,各種不同的海鳥、野兔、鹿,以及美麗的花草樹木。我喜歡看著鸕鶿、海鷗在空中滑翔,還有一隻鹿回頭看了我良久,實在很幸運。或許長在巨石隱蔽角落和縫隙的多肉植物,比較少被人們注意到。它們將水分儲存在葉子裡,所以即使長時間乾旱,它們依舊能生存。這些生長在海邊的多肉植物品種,週期性地從雨水吸取所需的水分,不過每季的雨量變化很大,時充沛、時稀少。這個地區去年經歷了乾旱,今年則是雨水充沛。但不論雨量多寡,多肉植物仍然生機蓬勃。

多肉植物給了我們一幅聖依納爵建議的圖像──為神枯時預先儲存神慰。正如植物儲水以備將來不時之需,我們在經驗到豐沛的神慰之時,也可存起它們,如此一來,在我們的祈禱或生活似乎較乾枯時,就可提取上主的恩寵來因應。

神慰比單純感覺良好更為複雜。教宗方濟各描述,「神慰在於看到天主臨於一切萬有之中,內心喜樂的經驗」。例如避靜時,我經常因上主的創造之恩而心懷敬畏與感激。我因成年子女展現出關懷世界的道德觀而萌生感恩之時,也許會經驗到神慰。或者,我為了社會公義盡心盡力工作且感到壓力,但由於我為了行善而工作,我也因此感到有希望和活力,在這種時刻,我或許也會經驗到神慰。

唉!生活裡,並非有源源不絕的神慰。然而,天主的恩寵卻是永無止息, 那怕我們沒有察覺。天主從不停止慷慨傾注愛與創意,並鼓勵我們要有愛心且具創意。換句話說,這個事實有時與我們當下的感知存在著差距。

「儲備神慰」意味,在我們返回過往領受天主恩寵的經驗時,可以更好地抵禦「乾旱」,就好像多肉植物一樣。例如,在我做年度避靜時,我會寫日記,之後一整年間,不斷回到那些神慰的經驗;它們不時供應我充沛的「甘霖」。或者,偶爾在面對諸如氣候危機等的重大全球挑戰時,我感到自己渺小或無能為力。我於是努力回想,我曾見證天主透人類團體,為美善所施展的行動,而這樣的團體是我可以積極參與的。海邊的多肉植物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幫助我們不論在雨水豐沛或者乾旱時,均能茁壯成長。

文:瑪琳娜‧麥科伊 (Marina Berzins McCoy)

文章來源:IgnitianSpiritual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