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雖是五百多年前的人物,但他教導的分辨之道卻能貫穿古今,即使運用到我們今日的生活,一點也不過時,還很接地氣。五個世紀以前的一對夫妻,在失去心愛的兒子之後,倆人為了將來無人可繼承的財產怎麼處理,爭執不下。似曾相識的問題,看看依納爵怎麼當公親為他們調解。

聖依納爵寫過很多信,我偶然讀到他的《書信選集》,得知他用很務實的方式,將靈修應用至生活層面。最近我讀到一封信,有對富裕的夫妻,請求依納爵幫他們決定怎麼處理財產,他們的兒子,且是唯一的繼承人死了1那位丈夫想要賣掉財產,妻子則想在他倆都過世後,再把財產捐給值得尊敬的機構。我不禁想像這對夫妻曾經歷了嚴重的衝突,兩個都想要依納爵站在自己那邊。

依納爵採取第三種方式,或許一點都不令人意外,他引導他們如何做分辨。這裡摘錄他回覆的重點:

我要說兩件事。首先,無論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在不犯罪的情況下,他或她皆可實現自己的意向再來,這個丈夫的計畫似乎更有靈性,尤其他若是能力好且習慣從事比財產更美好的事情,或是他如果為了靈魂的益處和服侍上主,想要在他死後或者有生之年時,交出自己擁有的一切的話。2

我承認第一次讀到時,我認為依納爵選邊站,但再讀第二次,我確信依納爵的目的其實是要調和兩人的觀點。我們並不知道這個作丈夫的想賣掉財產的最初用意。他是計畫賣掉後把賺來的錢存下來留給自己花用,或者想要捐出去?即使依納爵不清楚他的用意,仍然訴諸這位丈夫本性中最好的那部分,甚至可能為了鼓勵他,稱讚了他的計畫是兩者中較好的那個。依納爵把他寫得好像自始至終都不是為了圖自己的好處,而是希望用這筆錢為他人謀求福利。

經過這一番建議,依納爵至少完成兩件事情。第一,他實踐他的原則,就是在別人說話時,永遠要假設他們是出於最好的意向(編按:善意的解釋)。其次,他協助讓這對已婚伴侶各自的渴望能夠一致,告訴他們,只要他們的目標是分享所擁有的或捨棄物質主義,那無論要怎麼大方使用他們的財富都無妨。稍微換個說法就是,依納爵鼓勵他們當個「為別人而生活的男人和女人」。

依納爵也清楚知悉,無論他倆選擇什麼,都不涉及罪。他大概也在提醒那對夫妻,切勿陷入一種互動狀態,認為其中一人的答案才好,另一人的不好,相反地要讚許兩人行為的背後,皆是立意良善。

在這封信的尾聲,依納爵安慰這對失去兒子的夫妻並向他們保證,無論他們想進行什麼樣的慈善計畫,都會有值得託付財產的「繼承人」。他的語調溫和,鼓勵這對夫妻「做出相稱於屬靈人士的選擇」。也就是說,依納爵說出這對夫妻可能真正爭執的核心:在經歷很煎熬的失落,打亂他們的生活之後,釐清該如何繼續前行。他鼓勵他們一同發現全新的傳家寶,從中找到不同的意義,以尋求繼續前進的路徑。

雖說這對夫妻的情況,無法分毫不差地應用至現今每個讀者身上,但依納爵關於分辨的智慧言語,卻依舊中肯適宜:

  • 從我們心神中慷慨大方的面向做選擇。我們死後無法保留我們的物質財產,但我們的遺風卻可經由慷慨的行動不斷延續。
  • 跟其他人一起做分辨時務必記得,並沒有一條總是「正確」的道路,但往往有很多可繼續前進的路徑。對共同分辨者保持寬宏開放的態度。
  • 分辨的過程若有衝突,我們必需意識到在更深層推動的渴望與動力。這不只涉及即將做的決定;或許還關乎怎麼滿足人們更深層的需求。那些需求也要注意,因為天主要透過它們來施展運作。

1554922日依納爵致Fillipo Leerno的信函

《依納爵.羅耀拉:書信及指南》Palmer SJ & Padberg SJ 編譯,聖路易斯:耶穌會史料學社,2006516

 

撰文:Marina Berzins McCoy

文章來源:ignatianspirituality.com

圖片來源:canv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