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對祈禱和靈修生活懷有的一些假設,阻礙了我們嘗試與天主連結。這些迷思往往在潛意識裡生根,我們甚至不曾留意它們的運作,直到有一位明智可靠的心靈摯友幫助我們去留意。以下就有九個這種遺害無窮的思維,依納爵已經藉由言語行為加以破除。

1. 我懂得的不夠多,因此無法祈禱

我們不需要精通拉丁文、整本《天主教要理》,或是能背誦好幾打聖經金句才能祈禱,聖依納爵開始他探尋天主的心靈之旅時,只受過一點點正式教育,而他卻將天主愛的訊息與任何肯側耳傾聽的人分享。祈禱前所必備的,只是與主相連的一股誠心渴望。

2. 我不知道祈禱該怎麼措詞

有些祈禱有標準的禱詞或是特定形式,但祈禱也可以不必那麼正式,可以如對話一般,個人而親密。聖依納爵鼓勵我們想像耶穌就坐在我們身旁。我們與祂對話,就像跟我們最好的朋友交談一樣。不要怕與耶穌開始對話。

3. 我認為自己不夠聖善,沒資格祈禱

並不需要是個聖人,才能與造物主相往來。依納爵強調,天主關心我們每個人。任何時刻,只要我們以開放的心試著與天主溝通,天主都會聽見並回應。

4. 我沒時間去教堂祈禱

當然,教堂是祈禱的好地方。不過,依納爵認為每時每刻都是祈禱的好時機,因為他在一切事物中找到天主。他生命中最強烈的靈性經驗之一,發生在一條河流的岸邊。觀看星星是依納爵另一個強烈的靈修體驗—-事實上,強烈到讓他流淚。換言之,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能祈禱。

5. 我需要超脫,仰望天上,才能向天主祈禱

依納爵既然在哪裡都找得到天主,他沒把天主設限於高踞天上。他也發覺天主如此親近,有如他自身的呼吸。當我們祈禱,我們可以望天祈禱,也可以在外祈禱,或是進入自己內心深處的神聖空間祈禱。

6. 我無法祈禱,因為最後會變成作白日夢

依納爵也經常發現自己在作白日夢!假以時日,他明瞭即使是在這些幻想的爭戰當中,天主也在工作。所以他開始教別人如何運用想像力來與天主更親近。想像力能成為豐沃的神聖土壤。

7. 我祈禱時需要收斂起自己的七情六欲

聖依納爵瞭解天主會透過我們的情緒和渴望工作,因而他花很多時間留意它們。在他的《神操》中,他詳細寫下如何留意情緒、渴望和感受,並在祈禱中細察過濾它們。他瞭解:我們最深的渴望,即是那些讓我們感到最有活力且深深喜樂的事物,指向天主對我們的夢想,那是我們的生命將變得最充實圓滿之處。

8. 天主如今不再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了

分開紅海已經是過去式了,不是嗎?恰恰相反!依納爵教導我們,天主一直在為我們工作;一切都是禮物—-我們的生命和萬物都是。我們和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天主將生命的氣息吹入我們內,並且每一刻都在持續宇宙的創造。

9. 那些我關心的小事對天主無關緊要

換句話説,「我不想佔用天主的時間,因為有人正在為攸關生死的大事祈禱。」聖依納爵的論點是:天主關心我們生命的每個小小細節。而且天主有無盡的能力,能同時聽到每個人的祈禱和思慮,所以不需要衡量我們關心的事「小」而加以設限。天主在乎我們祈禱的內容,包括這些小事。不需要有所保留!

作者:黎貝加.陸茲(Rebecca Ru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