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玷聖母在領受天使的報喜時感到驚惶不安,那是凡人都會有的反應。然而,在面對張力的同時,聖母瑪利亞藉由「敏於反思、耐心聆聽、正確詢問、勇於答覆」的四大舉動戰勝了人性的不安,向天主的救恩計畫說出了「是」。

普世教會在12月8日歡慶聖母無玷始胎節,主要說明天主對人永不反悔的愛,透過祂賜予聖母瑪利亞無染原罪的特恩,讓天主子耶穌基督在不受沾染的母胎中降生成人,使人得以脫離罪惡的禍患,恢復義子義女的自由面貌。

在這慶日裡,教會特別選讀聖母領報的章節(路一26-38),幫助我們明瞭瑪利亞如何在驚惶不安之中面對天主的邀請,透過她的四大舉動逐步地做出回應,實際地參與了天主拯救世人的偉大計畫。

聖母的四大舉動就是反思、聆聽、詢問,以及答覆,這些都是我們在惶恐不安,或是在事情尚未明朗化的狀態下做出回應前該當採取的步驟。

一、敏於反思

聖母瑪利亞在聽到天使的問安之後,感到驚惶不安。面對不安時,她的第一個舉動是先在心裡面「思慮這樣的請安有什麼意思」(路一29)。也就是說,她先在自己的心中想一想,過濾一下,思索一下這句話或這個問候(「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在女人中妳是蒙祝福的」,路一28)到底有什麼意涵。或許,這也是聖母後來懂得在生命的不同境遇裡,學會把事情「默存心中,反覆思索」(路二19, 51)的起始點。

面對一些不安或不明朗的狀態,我們通常會有怎樣的反應?會想都不想地直接應對嗎?其實,不假思索就做出回應很危險,因為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一時倉促的回應而感到後悔或懊惱不已。

二、耐心聆聽

聖母在心中加以思慮之後,沒有快速的回應,她反而耐心地聆聽天使說明天主在她身上所要進行的計畫。這一點確實不容易,因為我們一般人都習慣「說話」,總是想要別人聆聽我們的心聲或理由。

聆聽是一門藝術,倘若沒有好好地聆聽,就不太可能會作出相稱的回應。在人際關係以及在靈修生活上,這一點尤其重要。在與人互動以及在祈禱中,我是聽的多,還是說的多呢?

三、正確詢問

聖母在聽了天使的說明以後,才提出了她的第一個問題:「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路一34)。很有意思的是,聖母不問「為何」(why),而是問「如何」(how)。換句話說,聖母對於自己如何懷孕生子感到疑惑和好奇,對此做出了更進一步的詢問和探索。

我們一般都習慣問「為何」,像是:為何是我?為什麼要我來承擔或面對?在面對一些無法解釋「為何」的狀況時(例如:為什麼我那麼倒霉遇到這件事?為什麼要我來處理家裡或公司的這個爛攤子?), 如果我們一直陷入「為何」的思緒裡,非得要有一個合理的原因或是答案時,我們就無法向前走,就會走入死胡同。

如果我們能跟聖母一樣,轉個念頭,好奇地去問這事怎麼會如此發生?我要如何面對這個看似不容易的邀請?而天主又會怎麼樣協助我去面對和處理?唯有透過這樣的詢問,我們才會找到出路。

四、勇於答覆

聖母瑪利亞向天使詢問以後,再次聆聽天使的解釋,最後就勇敢地作出回應:「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路一38)。這個勇敢的答覆反應了聖母的信德,她相信天主會有辦法,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路一37),所以她大膽地向天主說了一個堅定的「是」。

對於一些超出我們理智所能理解的邀請,我們一般會如何回應?願意相信「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嗎?我是否願意步武聖母的芳蹤,懷著信德,勇敢地向天主的邀請說「是」呢?

在這偉大而美麗的節慶裡,讓我們向這位無染原罪的母親、天主的合作者,為我們的需要向天主轉求恩寵,使我們在驚惶不安之際,在面對一些超出我們理智所能理解的邀請時,能將她的四大舉動牢記在心:敏於反思、耐心聆聽、正確詢問、勇於回應;祈願我們也能以活潑的信德承行主旨,向天主的計畫說「是」,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阿們。

撰文:謝詩祥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