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屬靈對話的藝術

助人皈依

表面上,依納爵接近人的方法,沒有什麼特別。他不懂任何演講技巧,一開始談話,便直指要點,話語中沒有當時學術界盛行的矯揉造作。皈依是依納爵自己的經驗,他明白若要人投降,捨棄自己,必先要令他信服得五體投地。所以,他跟人交談,不怕開門見山,將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說穿。

這就是,人必須跟過去來個了斷,
簡單而一針見血地說,就是必須辦一個總告解須與模稜兩可或帶罪的現狀決裂;
須放棄損友和壞習慣;須不再受不良影響約束;
持堅定立場反對當反對的任何事或任何人。
象徵著與過去決裂,得到釋放的記號,
就是每週辦告解、領聖體和參與依納爵帶領的聚會。
這象徵記號很簡單,然而它意味著承諾。
一旦一個人開始持守承諾,其他更深遠的改變就會隨之而來。
依納爵堅持用他帶神操的方法,給人帶來這些改變。

秘密

依納爵吸引人的秘密在於言不欺,行不詐;在於他樹立的榜樣,及他與別人交往的直率坦誠。他頂天立地,光明磊落,全無矯揉造作,是個絕對有承擔的人。當人們需要物質援助、建議、鼓勵或支持,總可找他。依納爵的秘書朴蘭考用這樣的描述,給我們再造環繞著這個階段的依納爵的氣氛:「他與每一個人,甚至俗不可耐的人,都能和睦共處」。為了幫助貧困學生,他會向有影響力的人求助,會為他們覓救濟品或幫他們在老師們那裏找工作,好讓老師們給他們提供可用作溫習的房間。他幫助他們獲得補助金,或只是給他們一些忠告。

他的朋友圈子非常大,他的恩人和受惠於他的人,都成了這個圈子的人。在他的建議下,這些朋友中,不只一人開展了修道生活。附近一間學院的校長深受依納爵的教導感動,想給這名平信徒學生頒授神學博士學位。他說,依納爵向他教授了神學。

依納爵的言談舉止,向來低調謹慎,但有時亦會很剛烈。有一次,他希望一名男子離開與他同居的女伴,便在巴黎郊外等他。當那人經過時,依納爵縱身跳進冰封的池塘,為的是希望能使那個男人擺脫情慾。我們不知道這贖罪的苦行是否達到目的。另一次,依納爵為了挽救一名墮落的神父,便去找這位神父辦告解,把自己的罪給這位神父告明,特別強調自己用了些什麼方法,改過自新。

勇氣

又有一次,依納爵代一名學生去視察染了瘟疫的一宅人家。為了安慰一名病者,他按手在那人的患處,「此舉令那人感到好一點」。之後,他獨自一人時,便發覺手開始痛,並開始被一種染上瘟疫的恐懼感困擾。他的想像力愈來愈強,至難以控制,最後為了結束這種憂慮和恐懼,他把疼痛的手塞入嘴裏。結果,他被學院隔離檢疫了好幾天。現代心理學會認為他的做法有既矛盾而又現實的意圖,即使未能治療難以自控的行為,至少是一種治療這類由憂慮而起的症狀的有效療法。

馬丁‧路德

以上是依納爵在巴黎期間所做的一些事情,均被記錄在他的《自傳》裏,但當涉及在大學和社會上發生的事,記載的資料卻異常少。雖然他的確是沉醉在他的內心世界、他的學業及指導熱切尋覓自己內心世界的人,但他不可能把發生在身邊的事,置諸度外。那時的巴黎,誓要反對路德的學說。依納爵在一五二一年皈依,路德在同年被譴;兩年後,路德的書在聖母院前的廣場被焚毀,作品亦被禁售。一些路德派信徒被處以火刑,一些死於舌頭被割掉或刺穿。伊拉斯謨的作品也被禁。

在一五二九年,「新教」(Protestant)這個名詞首見被使用。路德派的一名狂熱信徒砍掉一尊聖母像的頭,令民眾恐慌,使得國王要在一次盛大遊行中,在巴黎的街道上,公開行贖罪禮。這些事似乎對依納爵沒有任何影響,但其實都使他對教會的聯繫更緊密、更鞏固、更深刻和更絕對。儘管路德和伊拉斯謨連聲譴責修道生活,依納爵仍繼續指導人入修道院。

如何侍奉天主?

為什麼依納爵自己沒有走同樣的路?據朴蘭考的說法:「他備受愛戴,唯願吸引合適的人加入自己的事業」。依納爵自己寫說:當他在一五二九年開始他的文科課程時,他決定只跟有心侍奉天主的人交談,「但他不會加入他們的行列,因為他想專心讀書」。「侍奉天主」的含意大概在當時,為他自己來說,都不大清楚,但後來開始明白了。

反省:
你覺得自己的言語行爲,是否常常真誠?

 

(待續)

 

《踽踽獨行:依納爵.羅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訂購資訊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