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多疑與心窄病

從喜樂到混亂

依納爵認為,在茫萊撒早期的日子充滿「持續的大喜樂」。但跟著,一個擾人的思想開始在他內滋長,彷彿有人在他靈魂深處說:「你怎可能以這種生活來渡過你餘下的七十年人生呢?」他覺得這是來自惡神魔鬼,便在心裏激烈回答:「卑鄙的傢伙,你能給我許諾一個小時的生命嗎?」這樣,他戰勝了誘惑,重新得到平安。

但更大的混亂跟著來了,「有時他會感到渾身不對勁,念任何禱文,甚至參與彌撒都提不起他的興趣」。之後,失去的喜樂又會回來了,悲傷和神枯也沒有了,「好像一個人把斗蓬從另一個人的肩上掠走一樣」。

朝聖者對這種變化大為吃驚,便自問:「我們現正開始的新生活到底是什麼?」就這樣,他繼續堅持他的宗教生活方式,偶爾聽到別人安慰他,像茫萊撒一位虔誠的老太太對他說:她希望耶穌基督有一天會顯現給他。

心窄病

跟著,「他患了心窄病,很痛苦」。換句話說,面對了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他現在又得面對過去的危機。朝聖者聽取了一位可靠的神長的建議,把所有他能記得自己犯過的罪都寫下來,然後在告解時將它讀出,但都沒有效果,因為他的心窄病又復發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也可以令他疑慮一番」。

另一位聽告解的司鐸告訴他,不需要再為過去的事辦告解了,「除非是絕對明顯的罪過」。但像所有心窄病患者一樣,朝聖者「認為一切都非常明顯,所以,神父的命令對他一點幫助都沒有,他仍是生活在焦慮之中」。痛苦持續了幾個月,其中一個極端的情況是,他獨自在他的小房間裏,「開始大聲向天主呼求」。

於此,他在《自傳》中,放棄用第三人稱,如此這般加入自己心碎的禱文:「主啊!請祢救助我,因為無論在人或任何其他受造物,我都找不到救助。只要仍可找到希望,什麼大考驗我都能承擔。主啊!求祢指示,即使要我跟隨一隻小狗來幫助我,我也願意」。

自殺?

上天沒有俯聽他的祈禱,反而來了一個誘惑。

在他的房間附近有一個深坑,這個誘惑引他跳入深坑自殺。他強烈的自我給他指出自殺是罪,因此,朝聖者一再大聲呼求,以抑制這些誘惑:「主!我不會做冒犯祢的事」。

他現在混亂極了,嘗盡無人無物能襄助的個中滋味。整整一個星期,朝聖者的意志力剛強如鐵,堅持不吃不喝,效法他從聖書中看到的聖人榜樣:聖人堅持不吃不喝,直到天主賜給他在尋求的恩寵為止。

朝聖者的聽告解司鐸建議他停止禁食,他服從了。有兩天時間他從多疑中得到解脫,但是第三天當他祈禱時,過去的罪又回到他的記憶中。這煎熬使他討厭自己的新生活,並想放棄。

釋放

就在這個時刻,他認識到生命不是操控在自己手中,他不能靠自己。

此時,期待已久的變化突然之間出現;他像從一場惡夢中醒過來;像心理分析學家所說的「時辰」。

他記起了自己在羅耀拉時,怎樣從經驗體察到不同的神類,遂看到混亂中的癥結,也發現了開解此困惑的鎖匙。

之後,一切井然有序:他的神志回復正常,踏實穩健。

「他非常清醒地作了一個決定:他不再為過去的罪辦告解了。因為他所作的這一個決定,他的心窄病頓時消失,他堅信是天主的仁慈釋放了他」。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及處理困難的適當策略。

教師和學童

依納爵在茫萊撒停留的首四個月裏,一個接一個的考驗最終讓步給靈魂的光明期,這大約始於一五二二年八月。

隨著一個接一個的黑夜而來的黎明,終於令他不再孤獨,靈性生命漸趨成熟,而最重要的是,這使他聚焦到一個正在展開、天主要鍛煉他的新課程。

用依納爵自己的話說:
「這時,天主對待他就像一個教師對待他所教導的小學生一樣。
不管這是因為他魯鈍,還是因為沒有人教導他,
還是因為天主賜給他極之渴望侍奉祂的心願,
他始終相信,天主是以這種方式待他」。

 

反省:你認爲天主是以怎樣的方式教導?

 

(待續)

 

《踽踽獨行:依納爵.羅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訂購資訊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