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欽佩和誹謗

神秘

依納爵在茫萊撒展開新生活,便認識到這工人階級的城鎮居民是多麼慷慨和良善。他睡得很少,且總是席地而睡。他把時間放在反省和祈禱上。他用一根很粗的繩,繫在麻布長袍的腰間,並在粗繩子上縛上一條打了大小不一繩結的幼繩,幼繩隨著他走動,而擺來擺去。

這樣的裝束,他開始引人注意,但主要還是因為他那雙謙和的眼睛和他的沉默。他說的話有份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個悔悟的人,隱藏著引人入勝的奧秘。依搦斯‧巴斯卦被朝聖者的德行和忍耐所折服,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看待。後來,另一位寡婦負責他的膳食和替他洗衣服。他原本只打算在茫萊撒作短暫停留,卻從一五二二年三月留到二三年二月,期間曾在幾個好客的家庭裏寄宿。

生活習慣

人們漸漸熟悉朝聖者的日常生活習慣,他每天行乞,不吃肉,也不喝酒,即使人們給他酒和肉,他也不會沾唇。但是,在主日他不守齋,如果主日有人送給他一點酒,他也會喝的。

他每天參與大禮彌撒,在彌撒中他會讀基督的苦難史;晚上,他極愛參與詠唱晚禱和寢前經,因為深受樂曲吸引。他會用數句鐘的時間或在聖母隱修院祈禱,或在聖道明聖堂祈禱,或在醫院的小聖堂裏祈禱,或在他在附近發現的洞穴裏祈禱。他也會在路旁的十字架前祈禱;無論何時,每當三鐘經的鐘聲響起,他會停下來祈禱。有時他會念《時辰禱文》和玫瑰經,其他口禱經文都是他的祈禱材料。

他探訪醫院的病人,幫他們洗澡。他每週辦告解和領聖體。他打苦鞭,穿苦行生的剛毛襯衣,以懲罰身體的方式來做補贖;這是他唯一注意自己身體的時候。「因為他以前非常愛理自己的頭髮,總是跟著潮流走,留著時興的髮型 ── 他有一頭秀髮 ── 現在他決定讓頭髮亂長,不梳理,不修剪,日夜不戴帽。同樣,他任由自己的手甲和腳甲長,因為他以前太在意它們了」。

健康不良

就這樣,依納爵在仿效虔誠傳奇人物的痛悔精神,可是,這種起居飲食方式「完全改變了他健碩的體質」。茫萊撒的人記得在這期間,這個臉色紅潤、年輕的朝聖者,漸漸變得瘦弱憔悴。依納爵因過份克苦而令自己的健康永遠受損,他從這經驗中學到了一個痛苦的教訓;關於這一點,我們可從他日後對病人的憐憫,及他怎樣關懷年輕的耶穌會初學生的健康,可知一二。

他後來常說,健康的身體,能更好地侍奉天主。這是在他長明智了,並能以不同的觀點作審視時,總結出來的。

追隨者

人們給朝聖者什麼,他就吃什麼;什麼時候給他,他就什麼時候吃;在什麼地方給他,他就在什麼地方吃。當被邀請作客時,他很少說話,並巧妙地迴避人們因為好奇而想知道他是誰的種種問題。他是個罪人,不再說了。

他抑制自己暴躁的性格,鎮靜地經過深思熟慮去回答別人的提問。他會跟在街上的兒童說話,跟那些關懷朝聖者的需要的人說話,並跟喜歡聽他的老人家說話。他的訊息簡單:

人不應犯罪;應省察良心,努力改進;每週宜辦告解和領聖體。

朝聖者謹慎誠懇的話語很能吸引婦女,他開始有忠實的追隨者,「良家婦女,已婚的或守寡的」。「她們懷著宗教信仰的虔敬精神日夜跟隨他,渴望聽他講話,並參加他常常給予的靈修談話,並協助他做他的愛德善工:在收容所;在醫院服侍病人,為他們洗手洗腳;當他忙著服侍城中的窮人或孤兒時,幫助他。他會為他們挨戶行乞,然後,在指定的時間,他會把乞討得來的救濟品放在他當時的住所門前,用心為他們分發」。

從後中傷

據一個證人說,茫萊撒「是個非常小的城鎮,居民往往從後中傷」。於是邪惡和嫉妒的口舌公開說朝聖者的壞話,說他正在做的事的壞話,說與他有聯繫的人的壞話。而正因為他年輕,甚至有人說他是個投閑置散,不務正業的壞蛋。另有些人以他的家人對他的期望來挑戰他,但他都不為所動。

他完全依靠別人的施捨,沒有棲身之所,只靠別人的愛德供應。他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儘管他與人為鄰,但他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他在小小的收容所照顧病人,照顧那些接受他卑微的供給的窮人,他待他們猶如昔日他在阿來瓦羅服侍權貴一樣。他有時會返回鋸山去拜訪那位當他初來乍到時結交的隱修士。依納爵大概會住進隱修院,並給修士講述他如何實踐他教授的靈修操練。

 

反省:你如何回應別人對你的欽佩和誹謗?

 

(待續)

 

《踽踽獨行:依納爵.羅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訂購資訊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