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靈魂的改變
靈修導師
就在那一刻,依納爵開始變成了另一個人。
「他哥哥和家族的其他成員,從他的表現,體會到在他靈魂裏正發生的變化」。
依納爵既形容嫂嫂瑪大肋納是個「一向對天主的奇妙作為非常敏銳」的人,她有可能沒注意到這種變化嗎?
依納爵開始以不同的眼光看一切事物。
現在他是個全神貫注於思想的人。
使家人驚訝的是,依納爵重新發現了自己的自由,心內衍生了一種新的溫馨情意。
「他不關心世上的事,只一心堅持閱讀聖書」,就像以前他全神貫注看騎士小說那樣。他隨自己的善志行事,用時間同家人談論有關天主的事,這是他變了的最好證明,特別當我們記得他以前從未向任何人吐露過他心裏的感受或觸動,甚至連做神父的哥哥,他也沒有向他透露過。
現在,他的話產生效力,因為是帶著他本人的內心情意。這是他首次對身為靈修導師的體驗。
這時他仍難免過份嚴苛,有一件事足以說明這一點:他的嫂嫂瑪大肋納說了一句善意的謊言,當依納爵得悉後,「他嚴厲地責備她,並告訴她,她不可以與他坐在同一張飯桌吃飯,甚至一連幾天對她不理不睬」。
書寫
依納爵有個念頭,打算從他精選的書中摘錄基督一生最重要的事蹟,寫在筆記本中;不久他便寫了三百頁。用心力把喜愛的思想和字句寫在紙上,會產生將它們的意思深入靈魂,印在腦海的心理效果。
依納爵後來在《神操》的凡例中寫道:
「博學周知,不能使人滿足,
而是深切地將真理玩味品嘗,靈魂才會感到滿足」。
所以,他在「精美的單行紙上」,寫下打動他及他深入品嘗過的章節,用紅墨水寫基督的言談,用藍墨水寫聖母的話。細緻道來這昔日的作法,仍散發著一股單純的清新氣息,跟粗礦的軍人格格不入。這單純和質樸只能來自他重拾的純真。
烏納穆諾滿有智慧的直覺不但為我們解答了依納爵這一行為,也解答了依納爵其他過了分的單純表現:
「在內心深處,英雄始終是個孩子;
英雄的心靈始終是孩子的心靈,
英雄只不過是孩子長高大了」。
祈禱
依納爵也用時間去「祈禱」。這是我們第一次遇到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詞語。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靈魂流溢著渴望和計劃,
當他痛恨自己的生活,當他感到需要幫助時,
對這樣的人來說,祈禱並不困難。
依納爵會用常被誤會是他所作的禱文、《基督的靈魂》來祈禱。我們多謝依納爵讓我們知道他在多年之後,同一位因戀家情結而苦惱的耶穌會初學生的一席話,使他將一部附有大量珍貴圖片的《時辰祈禱》送了給這位初學生。依納爵向這位初學生透露,在他皈依的初期,他在《時辰祈禱》中發現了一張酷似他嫂嫂瑪大肋納的聖母像。聖母的面容在他內激起了人性的情感,令他很煩惱,他的解決方法是用一張紙把聖母像遮蓋。只有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才變得對自己較為溫和。
默觀
依納爵的靈魂一天天變得更容易順服於、更易於去接受那難以察覺或形容的神慰。
「他最大的神慰就是凝視天空和星辰,他常常如此,而且凝視的時間很長,因為當他這樣做時,他感到內心有一股去侍奉天主的強烈渴望」。
依納爵一向不擅長表達詩般的情意,但到了晚年,卻偶爾會由心內發出些情話,例如他的名句:
「當我默觀天空,塵世顯得多麼骯髒!」
另一次,依納爵談到默觀花朵。依納爵以他從未想像過的方式默觀大自然。就像他非常欽佩的聖方濟各‧亞西西一樣,他讓自己向宇宙敞開胸懷,接受它感動。
他的情感變成了一股力量,
是一種要演化成行動的力量。
他雖被認定是意志力的大師,他的秘密卻潛藏在情感裏,就是他會「用心去感受」。他一生容許自己被內心的暗湧支配,這就是他所謂的「動靜」,並運用方法去尋求個中意義。他後來瞭解到,有時情感會乾涸的,這時,感性的愛和服務性的愛就只得依靠意志力了。
嘉都西會
這個沉靜地聚精會神凝視天空的人會成為一個默觀者嗎?
雖然他充滿熱情,把握當下,盡量將它活得圓滿,但他仍然考慮著未來,想像他從耶路撒冷朝聖回來後要做什麼。
「他渴望能徹底康復,盡快上路」。
他被一種終身做補贖、隱姓埋名、克苦守齋的生活迷住了。
他渴望「永遠留在他孕育出、對自身罪過的憎惡當中」,並夢想進入塞維爾著名的嘉都西會隱修院,「隱姓埋名,不受器重」。
有一天,他令一名僕人甚感詫異,因為他差他暗地裏往布格斯,為他帶回嘉都西會的會規。僕人完成使命,帶回令依納爵滿意的資料。不過,正如他許諾的,他必先盡快去耶路撒冷。
反省:你是怎樣加深你的默觀精神,擴大你的默觀範圍?
(待續)
《踽踽獨行:依納爵.羅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訂購資訊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