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 TEAR BRINGS THE MESSIAH CLOSER
將臨期,是一個「渴望」耶穌來臨,讓天國降臨的時期。
它邀請我們覺察自己對耶穌的渴望,並用行動表達這份渴望。
在這篇文章中,羅海瑟神父告訴我們,
正是這份「渴望」一點一點地改變我們,
讓我們的心成為默西亞降生的馬槽。
唯有那些願意面對自己永不止息的渴求,
不因不滿足帶來的挫折、不滿、沮喪而放棄的人,
才能如西默盎一樣,得見天主的救援。
—————————–
「人們總是缺乏耐心,但天主從不著急。」
希臘小說家尼可斯·卡山札基(Nikos Kazantzakis)曾這麼寫道。
它也表達了一個重要的事實:
我們需要對天主有耐心,有無限的耐心。
我們需要讓事情慢慢在適當的時間被顯示出來,
在天主的時間。
從過去幾世紀的宗教歷史來看,
我們不得不驚奇地承認,
在我們失去耐性的時候,天主依然按祂的時間表讓事情成就。
聖經記載了許許多多渴望不被滿足,
事情尚未完成,以及人們失去耐性的故事。
天主直接介入人類的歷史,解決當下的衝突,是少數的例外。
我們總是在期待救世主解除我們的痛苦,
除去我們所受的壓迫,但這些祈禱好似沒有聽眾的獨白。
因此,我們在聖經中發現到那持續不斷,痛苦的呼喊:
主,請來吧,來吧!拯救我們!我們還要等多久?
到何時,主,到何時?
為什麼不是現在?
我們耐性已經被耗盡了,但天主好像一點都不著急。
為什麼?主,為什麼祢還不採取行動?
難道天主對我們所受的苦難無動於衷嗎?
為什麼我們已經受盡折磨了,天主依然不實踐祂的計畫?
為什麼我們都已經失去耐性了,天主的行動還能如此緩慢?
猶太人的末世文學裡有句話,正好可以拿來回答這些問題:
每滴眼淚都使默西亞更靠近我們一步!
似乎我們的挫折與默西亞的來臨有著本質上的關連。
好像得要經過人們漫長的哀求,默西亞才能誕生。
為什麼會這樣呢?
人如何出生的,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孕育孩子是急不得的。
嬰兒的出生與母親經歷的產痛之間,有著生理上的關聯。
將臨期就是一段孕育的時期,是急不來的。
眼淚、痛苦及長時間的祈禱是必要的,
因為它們能創造出適合的環境,孕育即將進入世界的救世主。
為什麼呢?
因著真實的愛與生命只能在長久受苦與忍耐所創造的空間,
無玷的子宮中孕育,最終誕生。
或許我可以舉幾個比喻來幫助我們理解。
聖十字若望,
在解釋一個人要如何能被愛的活焰燃起時,用了木頭燃燒的比喻。
當我們把一段剛被鋸下的木頭放進火中時,
它不會馬上燃燒,它得要先被烤乾。
當木頭在火中一段時間之後,
它其中的水份慢慢地被熱所蒸發。
當最後水份散去,木材到達了燃點,它就會燃燒起來。
可以這麼說,在木頭開始燃燒之前,
它得要先經歷一段等待的時期,
讓自己被烘乾的時期,一段挫折與吶喊的時期。
同樣的,真正的愛也需要經過相同的歷程,
才能在我們的生命中誕生。
我們要到達能讓愛誕生的燃點,
我們那自私、青澀、潮濕的自我得要先被烘乾。
那個讓我們達到燃點的火焰,就是那不被滿足的渴求。
德日進神父曾提出一個「心靈溫度上升」的說法,
正好提供我們另一個比喻。
在化學實驗中,
有時你把兩種物質倒入同一根試管中,它們不會相互融合。
這兩種物質截然分離,拒絕相互融合。
我們也是如此。
常常只有我們心靈的溫度上升得夠高了,
我們才能開始和好與共融。
簡單來說,
有時我們得要透過挫折與痛苦讓心靈的溫度上升,
我們才肯放下我們的自我中心,讓我們能走進團體之中。
多瑪斯.哈力克(Thomas Halik)神父曾說過,
無神論者就是對天主失去耐心者的另一個名字。
他說得沒錯。
天主不趕時間,並且有祂合理的原因。
默西亞只能誕生在一個特定的子宮中,
也就是有足夠的耐心與意願等待,
讓事情按天主的步伐發展,而非按自己以為的方式。
因此,
按理說,每一滴眼淚都會讓默西更靠近一些。
這不是一個無法理解的奧秘:
理想上,每一個挫折都會讓我們更準備好去愛。
理想上,每一滴眼淚都會讓我能放下一點我們的排拒。
每一個沒能滿足的渴望,
理想上,都會帶領我們進入更深、更真誠的祈禱。
讓自己好像永遠無法達到圓滿境界所帶來的痛苦與不耐煩,
烘乾我們的心,使我們能投入愛的活焰中。
再給大家另一個圖像:
唯有在肉體的呻吟聲中,精神的生命才能被帶進來。
譯/ 靜山靈修中心
原文出處:http://ronrolheiser.com/every-tear-bring-the-messiah-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