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t

主內的兄弟姐妹:

英文很恰當地用”Lent”來稱呼「四旬期」,它的詞源意思就是春天,是結束冬天,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的時期。因此,我們常會很適時地在春節、農曆新年期間開始四旬期。在四旬期、新春期間,我們與普世教會一起走向基督內的新生命。基督為我們曾一次死了,現在祂永遠活著。我們既承受了基督以自己的死亡為我們贏得的生命,就要與基督一同生活到永遠,並要改變和革新自己,成為與永生相稱的人。

在聖灰禮儀,司鐸拿祝聖過的灰燼,敷在我們的額頭上,跟著引用耶穌在這主日福音中的話,說:「你們要悔改,信從福音!」(穀一15)。藉著灰燼的記號,我們就進入了四旬期。為什麼四旬期要以灰燼的記號開始呢?因為四旬期是教會呼籲人要悔改、也要信任天主仁慈待人的時期。在聖經傳統中,灰是天主懲罰(參閱:伯後二6)以及人懺悔(參閱:納三6;瑪十一21)的標記;它表明天主對人的態度,說明天主的懲罰是短暫的,但天主的仁慈卻是長久的:「祂的忿怒,瞬息消散;祂的恩愛卻要終生綿延」(詠三十6);「你的救主上主說:在我的盛怒中,我曾一會兒掩面不看你,可是我要以永遠的慈悲憐憫你」(依五四8)。

表面上,灰燼是死亡和毀滅的象徵,就如在聖灰禮儀時,司鐸也可以引用取自《創世紀》第三章19節的第二個禱詞,念道:「人哪!你要記住,你原是灰土,將來還要歸於灰土。」表面上,這禱詞指向人必死的命運,提醒人要妥善準備死亡的到來。不過這裡的用詞是「灰土」,灰土所標示的並非死亡的事實,而是生命的肯定;因為灰與土地有著自然的聯繫,而土地則是生命的溫床。因此,緊接著的下一節聖經章節,亞當立即給自己的妻子起名叫厄娃。在希伯來文,厄娃(Hawah)的字根意義就是生命,亞當解釋說:「因為她是眾生的母親」(創三20),也就是一切生命的母親。

然而,灰並非土,也不是地。灰燼本身就是一個不死不滅的象徵,因為灰燼是唯一不能被火毀滅的東西。火可以焚毀一切,但就是不能焚毀灰燼。因此,灰燼不是毀滅的象徵,而是不朽不滅的象徵。在禮儀中,灰燼也是重新開始的象徵。當東西被火燒成灰時,那就是一個了結;在這了結中,新事物獲得了起始的可能和機會。按照禮儀傳統,聖灰禮儀用的灰並非一般的灰,而是去年聖枝主日用過的樹枝所焚燒成的灰;去年,這些樹枝曾用來歡迎基督君王榮進耶路撒冷,以完成祂的逾越奧跡;現在燒成了灰燼,為準備我們的心重新歡迎基督。如此一來,灰燼所象徵的起始回生的意義就更加顯明了。

四旬期的中心意義其實就在於一種再起步的準備。一方面,我們要跟隨耶穌基督四十天在曠野中為新使命做準備;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跟隨耶穌基督經過苦難和死亡準備光榮的復活。這兩方面的準備告訴我們:履行福傳使命的力量來自克勝試探的努力;光榮的復活來自戰勝死亡的桎梏。就如耶穌基督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我們跟隨基督的人也要分享基督的勝利。我們靠著對最後勝利的肯定,以信任天主的目光,看待我們每天所經歷的試探和痛苦。試探會過去,痛苦會過去,甚至死亡也會過去,但是新生命卻肯定會來到。

若我們留意這主日的彌撒讀經,我們會發現每一篇讀經都以重新開始為主題。讀經一取自《創世紀》,天主以洪水毀滅了一切之後,祂與諾厄和所有生物重新立定盟約。這是一個新生命的盟約,以彩虹作為標記,立定洪水再也不會毀滅生物。這重新開始的基礎是天主的仁慈和美善,不論人的罪惡有多大都不能大過天主的仁慈,無論人的罪惡多深重也不能損毀天主的美善。古代的人看見彩虹時,他們注意到的並非繽紛的七彩,而是彩虹弧度的弓形。彩虹給他們呈現出來的,不是雨過天晴的美麗,而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弓:天主用彩虹弓「射出羽箭,將人驅散;發出閃電,使人逃竄」(詠十八15)。彩虹,這個掛在雲彩間的武器,天主現在不拿它來懲罰人,反而以它作為安慰人心的標記,向人證實祂的寬仁;因為天主的寬仁,人類的未來重新有了肯定的基礎。

本文轉載自天主教在線,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