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p03_20170416a_1
耶穌會谷紀賢神父(左) 和高佑恩牧師(右)

筆者與內子在新年時間去探望一位,雖已年過八十,仍未從他的工作崗位退下來的耶穌會士司鐸──谷紀賢神父。本來打算只是一次普通的探訪,但卻又是另外一次獨特的體驗。

由於前往探望的當天是本月份首週六,特別敬禮耶穌聖心的彌撒。所以那天我到達谷神父所在的小堂時,見到有很多年青人進進出出,因為本身那小堂是某大學的宿舍,所以有很多年青學子進進出出本來也是很平常的事。

但神父出來見到我們之後,他先抱歉地說要我們稍為等一下,因為他忘記了今天傍晚會有聖心彌撒,之前他得要聽告解,但沒有更改大家的見面時間,所以他只能抱歉地要我們耐心等待他一下,為我們夫妻倆當然是沒有問題;並且我們亦可趁此機會進去小堂先向耶穌作祈禱。

本來原以為參與聖心彌撒的都是較為年長的教友,但進到小堂內,卻發現參加者全部都是年青男女,他們一起誦唸玫瑰經與默想當中的意思。縱使我見到有個別青年,仍然有在滑手機或是交談,但大多數卻是預備了自己的心神來與上主相遇。那一刻,我覺得很特別與感恩。

而最為觸動筆者的一件事,當我步出小聖堂時,見到我們要探望的年長會士谷神父,他正站在會客室前,原來那裡多貼上了一張紙,上面寫上修和聖事室。

每當有年青學子進來,並且稍為注目這張紙時,神父便會用他還是可以的廣東話問對方:「你是不是要辦告解? 現在還有時間。」

有些年青人真的想領了妥當的告解聖事才參與彌撒,所以神父籍此機會便可以幫助他們料理自己靈魂大事;但亦有些年青人是不想領聖事,神父會用母親般的語氣向對方說:「唔緊要,你幾時想辦告解,就來找我,到時候我們一起傾下計,好唔好?」*(註)那一刻,年青人都被神父的關心所觸動,連忙說如果有需要一定會找他。

看上來,好像是件平凡無奇的小事,但在我們倆夫妻眼中,卻是充滿著天父的慈愛的記號。因為谷神父縱使年過八十,他仍然要負責其會院的一切大小事務,他還要幫忙照顧同會中的生病會士;每次探望他,神父一定說好多細碎的工作待要處理。可想而知他的擔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他仍不放棄任何一個接觸年青人、幫助他們靈魂成長的機會,因為他知道這才是他的使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拯救人靈。

所以,我當晚在反省時,就問自己,究竟在自己的家庭、及工作上努力,其目的是什麼?我看到,我不是要做什麼大事,而是要聖化自己家庭,教導學生認識基督信仰,而目的就是幫助他們一起救自己與其他人的靈魂,在生命中找到天父的慈愛。

同時,如中國人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很多時候我們教友有種普遍的錯覺,覺得某些年輕神父的道理好時髦,講到我們心裡面,這樣子便如追星一樣,緊追其後。反之,對一些已年邁的神父,會覺得他們「不合時宜」,覺得他們未必知道現代人的需要等等。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在我所見到的,可能年邁的神父與今時今日資訊環境真的有所脫節,但他們對牧靈上的堅持與對主耶穌基督的愛,卻是我們作為晚輩要學習的好榜樣。正籍這些司鐸在年青時的付出,才會成就今天的教會發展。

同時,如上述的情況,為年輕的、身負要職的司鐸,他們真的未必會站在修和室前逐一關心大家,「你今日辦不辦告解?」又或者「你可以隨時來找我。」當然,我也明白因為神父數目太少的關係,他們有很多所謂更重要的工作,如會議、學校與堂區種種事務,導致他們未必可以這樣子接觸或幫助有需要的年青學子或教友。

為教會大家庭,我們更要珍惜老神父的臨在與見證,因為有他們的臨在,我們才可以更深明白教會仍然是有希望,縱然面前的困難重重。但既然當年他們都這樣子去克服種種困難挑戰,難道現代的我們不可以嗎?

每天提醒自己的責任是成聖。成為一個聖人,它不是做些希奇古怪的事情;它是每天內在生活之奮鬥和大丈夫氣慨完成所必須的,止於至善。』(聖施禮華《鍊爐》60)

作者/梁彌格

  • 註:原文為廣東話,中文意思為:沒關係,你什麼時候想辦告解,再來找我,我們再約時間,可以嗎?

編按:公教報報導,谷紀賢神父三月二十一日獲香港電台英語宗教廣播顧問委員會頒發終身榮譽獎項,表揚神父透過電台廣播節目滋養大眾心靈,推動天主教與不同宗派合作的服務與貢獻。谷紀賢神父與高佑恩牧師早年長期參與香港電台英語宗教廣播顧問委員會的節目工作,兩人同於委員會假海員俱樂部舉行的研討午餐會上獲嘉許。